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戏剧创新的可贵实践
2014年第6期 —— 八面来风 作者:◆ 文•图/张传斌

       浓郁的土家风情,温婉圆润的黄梅戏唱腔,一段土家族“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被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杨俊动情演绎了。杨俊,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426日,第六届全国黄梅戏戏迷联谊大会在汉开幕。在简短的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宣布开幕并讲话。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是其中唯一以县域名称命名的。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明代黄梅调、采茶戏在民间就相当有名。建国后,一曲《天仙配》唱红大江南北,广为流传。黄梅戏被称之为戏,更加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它用本嗓原音演唱,靠情感来表达,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来自民众的特点,根植于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

       由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打造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在湖北剧院再次演出,这次演出是以全国第六届黄梅戏戏迷联谊会为主题的活动,1500多戏迷一睹杨俊在舞台上的风采。她用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对《龙船调》这首传统经典民歌进行了重新包装,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讲述了鄂西土家龙船寨主的女儿阿朵,为本寨利益被迫许婚权贵,但婚期将近之日,阿朵与客家水手阿龙一见倾心,两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唱响真爱无敌的千古歌谣。熟悉的“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歌声贯穿始终,土家女儿哭嫁、茅古斯(土家族传统歌舞)、砍邪歌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推动着剧情走向高潮。杨俊以俏丽俊美的扮相,细润舒柔的声线,将温婉的黄梅唱腔与充满个性的土家文化巧妙交融,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温婉圆润的黄梅戏唱腔,融合土家族风情,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演出刚结束,杨俊把首次公演时的心境一一道来,《妹娃要过河》首先融合于音乐上,即用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带着黄梅调唱山歌,两者叠加,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黄梅戏。个性《龙船调》和温婉黄梅戏的结合,最开始都觉得这个想法有“风险”,对自己是“很大的挑战”,“都是家喻户晓的唱腔,结合不好就不会得到认可。”经过几年的摸索,《妹娃要过河》不仅仅只是表现一个传统、古老的剧种,而是在舞台、音乐、表现形式上加了些现代元素,从而使《妹娃要过河》更加的“清新、时尚”,“在香港演出时,很多观众围着剧团久久不愿意离去,说这么多年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戏,好看、又好听!” “一个剧种在城市里不被接受,会很难生存。我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在这个时候得到观众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杨俊显得更加的自信。“想做艺术的人,最想得到的是观众和行家们的认可。”

       25年前,因一部黄梅戏电影《孟姜女》,杨俊声名鹊起,与马兰、吴琼等并称为黄梅戏“五朵金花”。这次为她量身订做的《妹娃要过河》是很大的挑战,更为她赢得了更多的黄梅戏迷。接下来她还将带着团队继续打造青春版《梁祝》、《天仙配》。她还将带着这些黄梅戏走到全国各所高校去跟大学生们交流,不断影响年轻观众,不断培植黄梅戏艺术新苗,使这一剧种发扬光大,更具艺术魅力。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