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奉献尽在平凡中——襄阳市人大代表陈爱华心系选民二三事
2013年第10期 —— 代表天地 作者:张琴 叶玉龙

    她是一名老“赤脚医生”,40年来用一己之力,默默守护着周围村民的健康;她也是一名老人大代表,自1993年以来先后当选为襄阳县九届、襄州区三届人大代表和襄阳市十三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她就是陈爱华,一个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救死扶伤、为民解忧,赢得人们真心称赞的人大代表。

   “她的心里只有患者,唯独没有自己”

  陈爱华主要从事妇科助产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30多年没出现一起医疗事故,挽救了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孕产妇。她深知妇女十月怀胎的艰辛,也深知孕妇生产时的种种凶险。所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是随叫随到。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她骑车摔倒在出诊的路上,每一次都摔得伤痕累累,可每当听到新生儿呱呱的哭声,她浑身的疲乏和疼痛都跑到九霄云外了。

  一个夏天的夜晚,天下着大雨,雷声像炮弹一样在低空轰隆。这时,电话铃响了,急促的声音带着哭腔:“陈医生,快救救我媳妇吧!”当问清是本镇相隔10余里的代碑村人时,她马上想到,救命如救火!于是,陈爱华背上药箱,穿上雨衣,拎着手提灯,一头扎进雷雨交加的黑夜中。一路泥泞,一片漆黑,时不时的闪电划过头顶,巨雷在脚边炸响,她却顾不得害怕,只想着要快、要救人!产妇痛苦的情形不时在脑中闪现,只怕自己误了别人的性命。由于抢救及时,母子平安。产妇一家人都笑了,她却瘫在了地上……工作至今,陈爱华就是凭着一名医者的仁爱和责任心,抢救了“苍白窒息”婴儿40余例,倒产的婴儿50余例,“青紫窒息”婴儿356例,大出血产妇146例,“产妇休克”30余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诞生在陈爱华的双手上。“她的心里只有患者,唯独没有她自己。”村民们如是说。

   “她的心里只有救人,唯独没有昧心牟利”

     陈爱华虽然只是个乡村卫生员,但因医术高明,经验丰富,深得群众信赖,周围村庄许多人都在她那儿看病。一天中午,从房县到本镇郭楼窑场打工的一对夫妻,赶集返回的途中,妻子赵远珍突然感觉肚子痛、大出血。病人被紧急送到陈爱华的诊所,经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面临休克。经过陈爱华输液、止血等一系列急救,这名妇女脱离了危险。中午陈爱华又热心地为这名妇女做了蛋汤,临走时拿了些药,并交待了注意事项。这时患者的丈夫翻遍口袋,说了一句:“没钱了。”陈爱华说:“只要人没事,钱有没有都不是事。”

  陈爱华为人看病有“三不”:残废军人看病不收费;孤寡老人看病不收费;孤儿看病不收费。她看病,只要便宜的药能治好的,绝不用贵药。贫困户看病,她总是垫付药钱,像这样急诊救命的事陈爱华经历了大约100多次,远的病人有一百多里,欠款多的达几千元。到目前为止,除免费不收的以外,外地欠账18000多元,但她从来没有为欠账的事找过他们。陈爱华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医者、一名人大代表的爱心情怀。

  爱心也是天性所致。陈爱华一家人看到经济困难的人心里就难过,就想法子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排忧解难。水田村刘海生长年有病,家境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陈爱华一边免除手续费为刘海生看病,一边帮助他们找上级部门请求救助,镇民政办经过核实,三年中为刘海生发放困难补助3000多元。本村唐保玉家境较贫穷,了解到他想买一台收割机时,陈爱华夫妇就主动拿出3万元现金借给他。唐保玉经过3年努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陈爱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常和农民打交道,深知他们的钱来之不易。怎样才能让他们把一分钱掰成二半用呢?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降低收费标准。多年来,陈爱华在行医中执行的收费标准是:药费保持原价,手续费收半价,其他服务免费。有病人为陈爱华算了一笔账,她每接生100名婴儿,就会为患者节约十六、七万元。对此,陈爱华却淡淡地说:“乡亲们都不容易,能省点就算我积点德吧。”

“她的心里只有‘大家’,唯独没有‘小家’”

  独自一个人支撑村卫生室的陈爱华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担负着水田村6个村民小组和一个福利院共1500余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除了为每一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按时预防接种、为患者治病护理之外,还按要求开展了“五随访”活动,即老年人随访、06岁儿童随访、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精神病患者随访。

  “她心里只有我们大家。”常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水田村四组村民刘凤群这样评价陈爱华,“爱华医德高、医术好、要钱少,处处替我们大伙着想。”作为市人大代表的陈爱华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她把履行代表职责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平时上门为村民治病的机会,收集群众的意见,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写成建议。

  陈爱华在每年市、区人大会议上都会向大会提交建议,内容涉及到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农村生态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去年,陈爱华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村民习惯乱堆乱放、牲畜散养,导致居住环境恶劣。她据此写了一份翔实的调查报告,建议镇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镇各村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朱集镇政府采纳陈爱华的建议,每个月集中进行一次全镇卫生评比,并张榜公布,进步大的给予奖励,行动不力的给予批评,并组织专人督办帮助改进。如今,朱集镇村民讲卫生的习惯正在形成,不少农户还砌了垃圾池,村里也建起了文化墙。

  “我们镇今年的重点建议就是陈爱华提的。”朱集镇委书记、人大主席冯道新说,唐河和白河都从朱集镇内经过,过去由于管理不力导致无序采砂严重,影响了生态。镇政府接到建议后十分重视,将其作为镇政府今年的头号工程,成立了由镇长牵头的采砂整治专班,先后开展了三次大的集中整治行动。目前,这一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

“大伙选我当代表,我就不能辜负大伙的期望。”陈爱华如是说。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