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立法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2025年第10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孝感市人大常委会

作为湖北东北部的重要城市,孝感市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始终坚持“立法为民、立法促发展”的理念,紧扣本地发展实际与群众需求,将立法过程转化为倾听民意、解决民忧、传承文化的过程。从立法规范城市建设蓝图、守护居民身边清水,到划定电动自行车骑行边界、助老旧小区银发族圆“电梯梦”,再到勾勒城市绿化底色、协同守护府澴河清流,以及以法规护航地方特色产业“舌尖传承”……10年来,孝感市以地方性法规为笔,在城乡治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特色文化的产业传承领域写下“良法善治”的生动注脚,成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赋权后,以法治力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缩影。

立法绘就城市发展规划与治理蓝图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2017年,孝感市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孝感市城乡规划条例》施行,填补了当地城乡规划立法空白,让城市建设找到了方向。条例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明确“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条款,既避免城市建设“随
意性”,又保留“孝文化”历史
文脉,让城市发展兼具“速度”与“厚度”。

同年,《孝感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出台,堪称城市治理“百科全书”。针对机动车“停车难”、城市“牛皮癣”、车辆无序停放、临时经营场所设置等热点难点问题,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的“颜值”,离不开绿化的“底色”。2018年实施的《孝感市城市绿化条例》,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写入法规,“见缝插绿”“拆违见绿”“拆墙透绿”,不断延伸的绿道正在重塑城市形态,“串”起市民宜居生活。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26%,绿化覆盖率达4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4平方米,“园林城市”的名片愈发鲜亮。

“小快灵”立法破解急难愁盼、守护文化传承

针对小区治理“老大难”,2019年《孝感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落地。条例对业主自治、前期物业管理、物业服务、物业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设置了业主代表大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承接查验、物业服务信用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等制度。条例实施后,业委会成立率不断提升,物业纠纷投诉量持续下降,有效缓解了小区治理难题。

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带来了“出行便利”,也伴随着“安全隐患”。2022年《孝感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出台,推进全链条协同管理,明确禁止在建筑物公共区域停放充电、驾驶需戴安全头盔等条款。通过“立法+执法+宣传”的组合拳,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效果显著,累计上牌的车辆达385463辆,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25%,“安全骑行”成为城市街头的新风尚。

为解“停车难”,2023年《孝感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提供了法治路径。条例创新提出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旅游区、大(中)型建筑等建设项目配建、增建停车场,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停车场。2024年,孝感新建公共停车场82个,新增车位8890个,减少了“下班找位难”的尴尬。

对于在老旧小区生活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来说,“上下楼难”是困扰生活的一大痛点。2025年11月即将施行的《孝感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让“电梯梦”照进现实。这部法规不仅明确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创新解决“资金筹集”与“意愿统一”问题,允许使用财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通过协商调解等化解异议,让加装电梯从“政策引导”迈入“法治保障”的新阶段,将为这座城市的“电梯民生”按下加速键,让更多家庭迎来“一键直达”的美好生活。

麻糖、米酒是孝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历经百年的发展沉淀,已经成为孝感孝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过去,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这一特色产业曾面临生产标准不统一、品牌保护不足、传统技艺传承断层等发展“瓶颈”。为守护这份“舌尖上的传承”,作为孝感首部聚焦地方特色产业保护与发展的专项法规《孝感麻糖米酒保护和发展条例》,将从“保护”与“发展”双维度发力,构建起全链条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让特色产业既“守得住传统”,又“跟得上时代”。如今,这份“老味道”更多走进新生活,成为孝感展示城市文化的“活名片”。

协同立法与专项条例守护生态底色

饮用水安全是民生之本。孝感饮用水水源来自府澴河、汉江等流域,2020年实施的《孝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将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二级保护区,分级分类明确保护措施,建立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条例实施以来,孝感市纳入国家和省“水十条”考核的8个地表水断面连续3年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87.5%,超省定目标12.5%,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长期稳定达标。

府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随州、孝感、武汉三市,在孝感市境内干流全长118.5公里,流域涉及孝感市6个县市区,是孝感名副其实的“母亲河”。2021年《孝感市府澴河流域保护条例》施行,2024年通过流域协同立法的方式进行修订,补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等内容,并与武汉、随州条例同步施行,实现流域保护从“独唱”到“协奏”。如今,府澴河流域水质已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市民休闲的“景观带”,“协同立法护江河”的孝感模式,也成为全省流域治理的典型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2024年,《孝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探索创建“平原湖区灰绿结合、蓄排并举系统开展内涝治理”模式,精心打造新、老城区两个示范片区,构建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两湖镶嵌、六水相依、双城相拥”的生态水乡城市正在加速形成,成功打造全国海绵示范城市的“孝感样板”。

此外,2024年实施的《孝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孝老爱亲”“文明出行”“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法规,通过“正面倡导+负面清单”的方式,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如今,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孝文化”与“文明风”相互交融,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回顾孝感市地方立法的10年历程,这些法规不仅覆盖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特色产业传承等关键领域,更形成了“立项精准、起草精细、审议精心、实施有效”的立法工作机制。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开门立法”,广泛收集群众建议——无论是小区物业的管理细节,还是麻糖米酒的技艺传承,亦或是府澴河的保护措施,每一项条款的背后,都凝聚着市民的智慧与期盼,让立法真正体现“民意”、贴合“民情”、解决“民需”。

十年砥砺,十年收获。孝感市的地方立法实践,是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赋权十年的生动缩影。站在新的起点上,孝感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以“小切口、有特色、真管用”为立法导向,让更多承载民意、贴合实际、传承文脉的法规落地生根,为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执笔人:涂晓雨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