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四全”工作法 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2025年第9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图/万克非

近年来,竹溪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工作要求,结合开展代表行动,以“四全”工作法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架起政府“民生”与群众“民声”之间的畅通桥梁,生动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2024年全县票决实施项目127个,实施完成124个,占97.6%,实现15个乡镇全覆盖。2025年全县征集候选项目171个,15个乡镇票决出实施项目126个。

全覆盖联动推进,变“民生小事”为“关键大事”

坚持县、乡(镇)联动协同推进,构建形成县委领导有方、人大推进有力、政府落实有效、人民群众有感的良好态势。

党委主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始终,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以县委文件印发关于推进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开展。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票决制工作,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大主业。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权限法定、程序简明、运作规范、管用可行”的原则,指导乡镇人大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民生实事项目投票表决办法等文件,配套制定项目征集、初定、票决、监督、评价等“1+N”制度体系,为开展票决制工作提供直观、清晰、便捷的流程指引。

政府主责。县、乡(镇)两级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民生项目“三优先”,优先将票决项目纳入年度政府实施项目,优先将票决项目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优先纳入政府年度督查事项,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代表主体。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推行项目征集由代表参与、项目确定由代表票决、项目实施由代表监督、项目质效由代表评议,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全过程践行民主,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县人大常委会探索“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群众自下而上反馈民意”与“政府自上而下落实项目”的双向联动,构筑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同心圆”。

推行规范运行工作机制。按照项目征集、初定方案、审议票决、交办实施、过程监督、成效测评等“六个步骤”推进;规范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实施、督查、监督、评估等“八个环节”实施流程;采取政府初审、党委审定、人大审议“三方会审”的方式;对票决项目实行“五不列入”,即重大产业发展类项目不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不列入,土地等资源保障要素不落实的项目不列入,投入资金不明确的项目不列入,建设周期跨年度的项目不列入,确保票决项目能落地、快见效、惠民生。

推行“双联系、双渠道”征集机制。建立“人大+政府”“线上+线下”的双向征集工作机制,实行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系”制度。乡镇政府通过征求意见函、召开各类座谈会,邀请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征集民生问题。乡镇人大把每年的11月作为“征集群众民生实事意见建议月”,通过视察调研、代表走访、“六访六促”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议题来自民声、主题突出民生。

推行项目差额票决机制。按照“酝酿讨论、差额票决、结果公开”的程序,综合考虑群众需求、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等因素,选出必要性、可行性、普惠性较强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供乡镇人大会议审议票决。在票决环节,严格实行差额票决制度,候选项目差额比例设定在20%-30%之间进行无记名投票;在全体会议上,根据赞成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具体实施项目,并第一时间向全体代表、社会公众发布民生实事项目票决情况公告。2024年,各乡镇从182个候选项目中票决产生127个项目,充分保障了代表的选举权,彰显了民主选举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全方位强化保障,变“民生愿景”为“幸福实景”

“小切口”回应民生“大期盼”。树牢“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以小切口关切大民生,通过票决制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点滴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办实办好。2024年,兵营镇通过广泛征集民意、科学筛选项目、差额票决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对集镇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这一群众关注度高、实施愿望迫切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实施,不仅让民生工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而且形成了政府决策与群众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小而美”提升民生“大幸福”。天宝乡通过群众“点单”谋项目、代表“议单”定项目、政府“买单”建项目、人大“验单”督项目“四单”模式,让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熊皮沟村产业路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而且兼顾了灌溉、休闲、防洪等多重功能,直接带动173户700余人受益,为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内生动能。

“小视角”扩大民生“大影响”。坚持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活,促进群众角色从“置身事外”向“全程参与”转变,做到政府与群众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中峰镇中心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改善了集镇周边群众采购生活用品的环境,也进一步规范了沿街为市的不文明行为,有效提升了集镇居民生活品质。

全链条闭环监督,变“群众呼声”为“满意掌声”

加强人大监督。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建立“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大工作机构+专业代表小组+社会监督员”的联动监督机制,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工作机构对口督办、代表小组定期督查、社会监督员动态督查,构建起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体系,确保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面优质完成。

扩大公众监督。聚焦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成立“人大代表+专业团队+群众代表”质量监督组,适时组织群众代表通过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即时评等方式,让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最终受益者。

深化评议监督。健全“年初选项目、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的全过程监督机制,乡镇人大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采取现场无记名测评的方式,由人大代表对照民生实事项目工作进度、完成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指标,分别作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并向社会公开,做到“项目效果好不好、群众评议说了算”。2024年,全县票决实施的127个民生项目,测评满意度均在95%以上。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