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代表之为助力县域绿色产业发展
2025年第9期 —— 代表天地 作者:崇阳县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定,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加快建成支点广集民意、广纳良策、广聚力量。崇阳县人大常委会知责于心、履职于行,围绕打造幕阜山区绿色产业发展强县的目标,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汇聚建功支点建设的人大代表合力。

“专题调研+议案建议”,共谋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崇阳县是“中国天然氧吧”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华中雷竹大县”,也是“十大楚药”道地药材黄精规模种植基地县。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进农村、进农业基地等“四进”活动,助推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

沉到一线察实情。以推动“竹茶药猪”等优势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坚持“脚步丈量民情、倾听传递民声”,以“流域行、田间走、农户聊”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与种植户、经营主体交流产业发展、技术与市场等情况,全面摸清县域绿色产业的“底数”,让调研不走过场、建言不脱离实际。

聚焦问题找堵点。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工作专班梳理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突出矛盾,既聚焦基础设施方面的“硬伤”,也紧盯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通过“问题清单+原因分析”的形式,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症结”。如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存在的市场拓展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崇阳黄精”的品牌影响力不强、产品单一等方面,调研组提出在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原料药及其他衍生产品上同步发力,健全种植、生产、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言献策开良方。将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期盼的诉求转化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推动“纸上成果”变为“落地举措”。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产业发展中诸如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2021年县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打造百亿中药材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议案》,县政府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崇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初深加工等方面给予政策奖补。围绕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县人大代表针对生猪养殖的粪污治理,开展的《关于解决崇阳县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对策与思考》调研课题,促进了全县生猪养殖立体式、生态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带头示范+专业小组”,共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人大代表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县人大常委会突出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关键少数”和领军代表的标杆作用,通过“头雁领航+集群赋能”,激活绿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代表带头树标杆,发展绿色产业新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扎根基层”的优势,鼓励代表带头投身绿色产业,成为绿色产业的“先行者”与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省人大代表蒋国庆牵头成立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500余户农户建成1.5万亩雷竹基地,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小竹笋变成“致富笋”。市人大代表葛小峰引入安吉白茶品种与技术,连片打造4000亩高标准白茶园,免费提供茶苗、开展多期技术培训,带动4000余户农户增收,个人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县人大代表胡盛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近5000亩黄精种植基地。这些代表以实际行动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产业模式,为县域绿色发展树起“标杆”。

专业小组聚合力,探索产业帮扶新机制。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本地特色产业,整合代表专业资源,通过组建专业小组“科技赋能”。围绕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结合四级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组建了生猪全产业链、新型建材、中药材、钒产业4个专业代表小组。采取一个专业代表小组对应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方案,实行清单式、项目化工作模式开展代表行动。目前4个专业代表小组分别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推动破解了一批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发展难题。

全程参与增动能,谱写代表行动新成效。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做大做强“竹茶药猪”四大重点绿色产业,组织人大代表持续开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全程参与产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一是发挥雷竹种植优势,以雷竹深加工和业态培育为重点,打造“雷竹小镇”三产融合品牌,形成聚集效应。二是参与建立茶叶规范标准体系,建设鄂南“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名优茶生产基地,“崇阳白茶”品牌享誉市场。三是以黄精、白芨为重点,助力打造崇阳楚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正大集团的肉类龙头企业优势,助推以生猪深加工为核心,涵盖生猪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屠宰、食品加工等诸多行业的生猪产业链建设,总产值突破30亿元。

“跟踪监督+代表票决”,共评绿色产业发展成效

县人大常委会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贯穿人大工作的重要理念,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创新开展“四个夜话”“代表·局长面对面”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工作,拓展代表评议载体,提升人大监督实效。

“四个夜话”,精准收集民情民意。以“湾子夜话”“星空夜话”“政企夜话”和“农家夜话”为载体,组织1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以“搬板凳、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产业发展困难和群众诉求。代表们分赴茶园、中药材基地、养殖合作社等产业一线,围绕黄精种植技术、生态旅游开发、农产品销路等议题与群众深入交流。人大代表组织开展“四个夜话”300余场次,走访群众5000余人次,收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类建议200余条。通过“问题集中提、主意大家拿”的模式,将群众“要发展”的呼声转化为代表“谋发展”的清单。

“代表·局长面对面”,形成工作监督闭环。围绕人大代表建议提得准,年度监督重点扣得紧,议案建议办得实等目标,在全县组织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系列活动,采取人大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办、面对面督办、面对面反馈的方式,实现议案建议“提出+办理”质量双提升,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人大代表票决制”,跟踪监督求实效。积极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建立了“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闭环体系,形成了“项目征集、审议票决和监督测评”全过程工作流程。2025年6月,石城镇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票决产生了5个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中药材基地10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在短期内高标准完成。项目监督代表小组不仅全程参与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还帮助做好项目实施中相关矛盾的协调化解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直接促进该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2000余亩。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