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推进人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综述
2025年第9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楚丁 华清 仁轩 图/林川宝

初秋时节,江城武汉,赤日炎炎,暑气依旧逼人。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总结近年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部署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9月10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作出批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艳玲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国强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刘晓鸣、胡志强,秘书长张爱国参加会议。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设分
会场。省财政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大城环委、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2024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提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省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王忠林强调,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勇担时代使命,更好履职尽责,为加快建成支点作出人大贡献。

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大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定。这些都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围绕省委工作大局,找准人大监督的着力点、结合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切实提高监督工作实效。正值全省上下聚精会神全力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召开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意义非常重大。

本次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监督法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的成效与经验,进一步提升人大监督工作水平,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王艳玲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修改的监督法精神,围绕助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大监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议指出,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聚焦中心工作重点发力,更加注重创新方法、健全制度、提高实效;省“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展现了全省人大监督工作的良好局面。全省市、县和乡镇人大结合本地实际,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有的实行“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有的对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有的积极推动财政经济工作监督精细化、科学化,有的执法检查加强明察暗访、敢于动真碰硬,有的专题询问直面问题、随机提问,有的积极探索人大和检察建议“双向转化”,有的就跨地区重点问题开展协同监督,等等,开创了全省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准确把握加快建成支点对人大监督提出的更高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监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各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保证人大监督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紧跟中心大局,紧贴民生关切,紧扣法律法规实施,找准人大监督的着力点结合点,选准监督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人大监督工作水平。要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选好用好监督形式,注重打好“组合拳”,扎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会议要求,要坚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更好发挥专(工)委、人大代表重要作用,加强协调联动,全面提升监督工作能力,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尽责、开展工作,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力量就要汇聚到哪里,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改革发展所需,人民关切所系,就是人大监督的重点。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省委工作重点,紧贴人民群众期盼,谋划开展监督工作,在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乡村全面振兴、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精心选题、有效监督,运用法治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支点建设各项任务,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选准监督内容,用好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以高水平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围绕中心大局突出监督重点,坚持守正创新用好监督方式,守护荆山楚水,续写美丽篇章。”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昌海分享以人大监督助力美丽湖北建设的经验做法。

成效的落地,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创新的工作方法。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修订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修改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规程,联合出台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工作办法(试行),有效提升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工作,把察实情、传民意的职责履行得更加充分。省人大城环委围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3200余人次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回应生态环保民生关切。

“我们聚焦财政经济监督‘选题’、聚焦漳河保护监督‘定题’、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答题’,为加快建设‘重要节点和重要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在祥说,去年10月,中石化特种油公司在荆门挂牌,今年荆门跻身全国锂电产业特色城市前三,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回收华中中心有望落地荆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履行好各自监督职责,用制度管住权力。财政经济工作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经济事务的具体体现。

“监督就是关爱,监督就是支持。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省财政厅厅长吴静发言说。

“人大监督是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严格公正司法的重要保证,通过接受监督推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质效持续向好。”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覃文萍说,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打造省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平台,让旁听庭审“面对面”,代表监督“零距离”,确保司法审判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全省法院积极配合省人大运用平台开展监督,认真办理察看监督意见,进一步提升庭审规范化实质化水平,切实保障公民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廉洁。

接受监督重在自觉、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人大代表关心的,就是人民群众关切的,就是人民检察院要守护的。“监督者更应接受监督。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中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和质效,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金鑫说,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及时把意见建议转化为务实可行的司法政策和举措。

“艳玲同志讲话提出的这些要求,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新修改的监督法的新要求,体现了对人大监督工作规律的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也积淀着近年来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实践的鲜活经验,讲话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马国强主持总结时说。他强调,各地各单位要及时向本地本单位党委(党组)汇报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王忠林批示和王艳玲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就学习好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马国强强调,一要深学细悟,把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新修改的监督法,深刻认识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性质定位、重大原则和实践要求,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要聚焦大局,展现担当。紧紧围绕助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聚焦省委部署实施的“七大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乡村全面振兴、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等重点,结合人大职责,找准监督议题,以高质量人大监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要守正创新,提高实效。坚持依法履职行权,用好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财政经济工作监督、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法定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打“组合拳”,着力做好人大监督“后半篇文章”,不断健全推动问题解决的监督闭环,切实增强人大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协同联动,增强合力。坚持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领导,加强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沟通协调,加强各级人大之间的工作联动,推动人大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充分发挥人大专(工)委、人大代表等各方面作用,持续加强工作能力、制度和载体建设,推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是共同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依法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通过有效监督,提出务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支持推动“一府一委两院”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各专(工)委主任委员(主任),副秘书长、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省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机关厅级干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政府各组成部门负责同志;还有部分人大代表,参加了会议。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