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坚持把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强基固本、融合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助力“支点建设”中彰显人大担当、作出人大贡献。
摆正“轻”与“重”的位置
党建工作是引领业务发展的“引航灯”,业务工作是检验党建成效的“试金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坚决破除“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误区,坚持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从根源固根本。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依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建强则业务兴”的辩证关系。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支部制度,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支部,通过“参与组织生活+现场指导工作+破解实际问题”的闭环机制,靶向整治“党建形式化”等顽疾,让“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支部换届为契机建强战斗堡垒,增设1个在职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其中在职党支部由正县级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形成“头雁领航、梯队跟进”的班子结构,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
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党建激发的组织活力、队伍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聚焦古城保护、文明行为促进、长湖保护、中心城区机动车停放、养犬管理等民生关切与发展需求,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11部,实现从“填补空白”到“精准施策”的转变。采用“现场询问+集中询问”的形式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询问,实现“问得真、问得准、改得实”的叠加效应。增强预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刚性,为管好“钱袋子”守好“家底子”出招出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从3个市级试点拓展至41个,覆盖范围与实践深度同步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荆州经验”在全国推广,成为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党建工作是“虚实结合”的辩证统一。务虚做得好,才能“谋定而后动”;务实做到位,才能防止“纸上谈兵”。虚功实做,让党建工作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力度”。
以“虚”的深度抓统筹。机关党组定期组织党建工作务虚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建工作重点难点破解、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意识形态形势研判等议题,鼓励班子成员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建工作规律的认识,统筹谋划机关党建着力点、创新点、结合点。经常性开展学习研讨、专题辅导等,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引导党员干部破除“党建是虚功”的错误观念,从政治高度认识党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以“实”的力度锤党性。党建春风化雨,场景润物无声。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在重温革命历史中体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结合荆州民俗文化开展“文化促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涵养清风正气;依托“荆津乐道”公益宣讲载体,用乡音传党音、以故事述精神,让理论宣讲有滋有味;举办趣味运动会、手机摄影比赛等文体活动,在互动协作中凝聚团队合力,让党建活动既有“党味”又接“地气”,更添“鲜味”。
把握“快”与“慢”的节奏
既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响应党的号召,又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打牢基础,张弛有度、动静相宜,让党建工作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政策响应快人一步。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主动对标,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中央重大决策、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要求,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贯彻落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确保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要求在人大机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行稳致远。
队伍培养循序渐进。党员干部队伍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下足慢功夫、细功夫。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养体系,每月开展年轻干部读书班活动、定期开展专(工)委主任讲业务,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思想逐步深入,帮助党员干部持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历练,让他们在实践熔炉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锤炼本领,坚决避免“拔苗助长”式的急功近利。
注重“内”与“外”的转化
“内外兼修,方成大器”。由外观内、以内化外,党建工作做到“双向贯通”,才是真功实效。
内化于心,让自我提升靶向精准。坚持“刀刃向内”,在组织生活会上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触及思想深处、校正行为偏差;常态化组织“对标先进找差距”检视交流,对照党章党规、群众期盼、荆州发展需求,精准查找不足、明确改进方向;鼓励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实践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思践悟中梳理成长脉络、深化思想认同。
外化于形,让良好形象充分彰显。近几年来,机关获省级以上通报表扬3次、市级通报表彰6次、表扬13次,3个基层人大和机关10个委室在全国人大、省人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1个课题成果荣获省级奖项,60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机关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位居42家市直成员单位前列。每年为王板桥社区、南门社区、先进村等机关基层联系点办理民生实事5件以上,推动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树起为民务实的人大机关形象。
掌握“严”与“爱”的尺度
“严管出战斗力,厚爱出凝聚力”。严管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厚爱不是放纵,而是激励。
以“严”立规,把纪律约束融入日常。拧紧“思想关”,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纪律教育机制,召开警示教育会,在重要节点进行廉洁过节提醒,开展“清廉文化进机关”活动,组织新入职、新提拔、新转正年轻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推动纪律要求入脑入心。把好“日常关”,推行“随机性+常态化”考勤督查机制,对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情况如实通报、不搞例外,以“小切口”强化“大规矩”。筑牢“防护关”,聚焦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排查廉政风险隐患,让党员干部在严的氛围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以“爱”赋能,把关怀温暖落到实处。建立“传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子,通过“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经验、肩并肩解难题”,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健全困难帮扶机制,定期开展“家访+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干部在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身患重病、家庭变故的同志及时送上组织关怀,通过申请困难补助、协调资源帮扶等方式为其排忧解难,让干部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优化正向激励机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既给予精神表彰,又给成长平台,让“干得好”的干部“受激励、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