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法治力量为文明之花护航
2025年第8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图/胡园园

同心十九载,文明绽芳华。2025年5月23日,襄阳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结着全市上下每一位干部群众的信念与执着、心血和汗水,也是襄阳人民期盼已久的共同荣光。这其中,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与市委同向、与市民同心、与代表同行,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引领、监督推动、代表聚力等方面深耕不怠,用制度优势为创建工作赋能,以法治力量为文明之花护航,为襄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人大力量、体现人大担当。

担使命,坚决服从全市创建工作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自觉把人大职责摆进去、工作摆进去,切实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导向,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密切干群关系的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市“四大家”领导责任分工,带领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一道,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务实劲头,常态化地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督导指导,推动所包保的街道、社区等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夯实创建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市人大常委会累计为基层协调解决创建工作实际问题160多个,有力促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立良法,切实筑牢文明创建法治根基

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根植于法治的土壤。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无数次运动式的治理。早在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就聚焦市委部署和群众所思所盼,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了《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成为襄阳市首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通过总结、梳理、提炼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从基本文明行为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文明出行、文明施工、文明养犬、文明窗口服务等10多个方面,分类确定文明行为规范,倡导引领基本文明道德要求,重点规制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和陈规陋习,如广场舞、甩鞭子、施工噪音扰民、不文明养犬等,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文明导向,树立了城市文明标尺,有力推动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正式迈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到2025年,随着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现行《条例》中的部分条款已不再符合当前形势,为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报经市委同意,又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2025年重点立法工作计划,随着《条例》进一步修订完善,必将为襄阳市的文明创建工作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

强监督,持续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聚焦全市创建工作大局,牢牢把握人大监督的政治定位、法律定位,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始终把年度创建工作要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阶段监督为持续监督、变单一监督为综合监督,以建设性监督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推创建。比如,为推动《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先后组织开展立法评估、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跟踪了解《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执行《条例》,不断巩固和提升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成果。比如,专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报告,先后对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城区“断头路”打通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并实行现场“面对面”交办审议意见、“点对点”交办问题清单、“实打实”明确整改期限,做实“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闭环机制,形成监督与被监督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有效推动解决“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断头路”久拖未决等一批现实问题,有力促进襄阳市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特别是2025年1月,首次在市人大会议上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票决确定提升安居宜居水平、改善交通出行体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等10个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大多与文明创建工作密切相关,也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急难愁盼。为督促把这些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市人大常委会又专门组建10个代表监督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按照“年初跟踪实施计划、年中跟踪办理进度、年末跟踪实际效果”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督模式,对每个实事项目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民生实事真正造福于民。

聚合力,发挥代表作用共绘文明画卷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和活力源泉,也是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模范带头和知情参政的主体作用,动员组织全市96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创建工作,带头争做创建工作的倡导者、推动者。一方面,聚焦每年度创建工作重点,接续组织开展“代表行动”,主要依托全市300多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五级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周”为抓手,以代表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代表深入群众、听取民意、汇聚民智,为创建工作建诤言、献良策,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具体事情。另一方面,扩大代表对人大工作和创建工作的参与度,组织代表采取视察调研、走访选民等方式,经常性地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动态搜集群众意见建议,为创建工作营造氛围、汇聚力量。同时,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努力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浸润人心。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也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铁打襄阳”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襄阳实践,努力让民主之花与文明之花在襄阳全域竞相绽放、美美与共,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光添彩、笃行不怠。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