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好省人大“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我们总结推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5号见”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一、示范引领、全域推进,“5号见”成为宜昌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的基础平台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指导13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创新探索。点军区积极丰富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固定每月5号(节假日顺延),以23个代表联系点为主阵地,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分类交办,督办反馈,实现了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大家亲切地称为“5号见”。确定每月5号,主要考量是全国人大会议每年约定俗成3月5日开幕。
为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宜昌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对“5号见”及时跟进总结。2024年下半年召开现场会,总结点军区人大工作经验,并综合其他县市区创新成果,研究制定了全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5号见”活动制度和工作方案。我们将87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分编到522个代表小组,重新优化1628个“家站点”设置,明确三级人大一体推进、五级代表共同参与。按照就地就便、全域推进原则,以集中接待、分散走访、议事恳谈、专题调研、代表述职等为基本形式,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5号见”为载体,我市代表行动实现了步调一致、规范有序,号召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每月倾听、形式多样,“5号见”成为深化拓展“两个联系”的有效抓手
今年3月5日,正值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宜昌13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以聚力支点建设为主题,同步启动“5号见”活动。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机关全体人大代表,前往所在选区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活动。全市共有1684名四级人大代表进入“家站点”以及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商圈楼宇等,共征集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民生改善等意见建议1448条,梳理转办252件。
各县市区灵活采取专题议事、局长进站、政策宣讲、爱心义诊、技能下乡等,让活动更接地气更务实。远安县将“5号见”与“人民有事您请说”结合,同步开发“民情直通车”数字平台,实现建议全流程线上管理。花林寺镇3月“5号见”针对集镇用水难题,组织代表与群众集中讨论,最后决定将集镇供水管网改造推选为该镇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目前这一工程正加紧施工,预计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夷陵区黄花镇将7月份“5号见”安排在游人如织的三峡大瀑布景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进入景区,分头走访游客、商户和周边群众,听诉求、听建议,为争创全国乡村旅游百强镇注入“人大动能”。
三、交办督办、跟踪反馈,“5号见”打造务实高效的工作闭环
为确保“5号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我们全面落实议题筛选、意见收集、转办交办、督促落实、答复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同时要求把代表行动与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与重点议案建议办理紧密结合。
宜昌中心城区的滨江茶城曾是商业地标,如今风光不再。3月5日,伍家岗区人大组织37名代表与茶城商户、居民代表面对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伦华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活动。经过半天激烈讨论,最终梳理出硬件升级、优化业态、品牌宣传等12条具体措施。区政府负责人现场听取意见,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目前改造提升方案已开始实施。
枝江市人大健全代表监督微信群“小微建议”速接速办机制,代表“随手拍”上传群里,相关部门当日领办,一周内答复结果。对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问题,以《民情专报》形式上报市委。今年已编发专报11期,梳理意见建议196条,132条已办结。
宜都市人大对于“5号见”收集到的需要市级层面办理的建议,转交前由市人大专工委牵头现场调研。今年他们成功推动解决宜华大道中段严重拥堵问题。6月28日改造工程全面开工,由四车道扩宽至六车道。
点军区人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安置小区物业问题,组织61名代表和群众共商解决办法。通过交办督办,区政府正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对较为集中的安置房小区实行社区自治管理。
宜昌全面推广“5号见”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尚在探索和完善中。我们将持续推进活动制度化、具体化、生活化,扎根基层、融入日常、走深走实,为全省支点建设贡献宜昌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