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创新设立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 打造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微单元”
2025年第8期 —— 本期焦点 作者: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吕义斌

为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延伸人大对社会建设工作监督的触角,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建设工作的关注度和满意度,去年以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基层定位、百姓视角”小切口破题,创新设立17个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市级7个+县级10个),打造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微单元”,工作经验先后获中国日报、全国人大、省人大推介。主要做法如下:

一、“点”上破题,搭建社会建设“新阵地”

加强全市工作统筹。去年3月,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选取6个关键点位,先行先试推进市级观察点建设。去年7月,又组织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襄阳市人大社会建设观察点工作运行办法(试行)》,建立意见建议收集、交办、办理和反馈机制“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监督工作闭环。

推进县级阵地全覆盖。组织各县(市、区)人大结合自身实际,选取1—2个点位,因地制宜推进观察点建设。截至目前,在县(市、区)层面共建设10个观察点,基本做到了全覆盖、有特色。比如,枣阳市聚焦农村民生保障设立观察点,夯实乡村振兴治理根基。

积极推进站点融合。坚持阵地共用、队伍共建、活动共推、成果共享,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合理布局、有序推进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社会建设观察点的融合发展,打造功能集成、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代表履职交流平台、基层民主法治实践平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平台。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班队伍,成立市人大社会建设工作专班,明确工作方案,开展常态化指导。建立观察员队伍,组建由社区工作者、片区民警、双报到党员、物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840多名观察员、信息员队伍。建立专家队伍,组织协调240余名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对口联系部门、行业代表参与观察点工作,为观察点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二、“线”上延伸,打造倾听民意“新窗口”

转变观察视角,变被动收集为主动征集。充分发挥观察点“晴雨表”作用,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民情恳谈会、代表群众“面对面”等方式,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据统计,去年以来,已累计收集各类意见诉求550余件次,并及时通过法定程序转交相关部门办理。

聚焦观察主题,变千篇一律为各具特色。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打造“一点一品牌”。高庄社区观察点将观察点与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整合建设,着力发挥民情观察优势,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滨湖社区观察点将党建网格、综治网格、人大代表网格融为一体,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居民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方面开展观察,一键直达为居民群众答疑解惑。

提升观察实效,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强化问题导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关心关切。今年3月,针对12345热线观察点发现的社会保险类政策性诉求激增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现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收集意见建议130多条,宣讲政策近300人次,12345热线“社会保险类”诉求持续下降。

三、“面”上结果,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高效。全市各观察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观察活动,有效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比如,麒麟文创园观察点和工会驿站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人大+工会”工作模式,打造联系基层群众、服务年轻新型就业群体的基层观察窗口,经验做法获全国总工会肯定。

人大监督精度和实效显著提升。社会建设观察点的建设运行,推动人大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延伸,监督的精度和实效显著提升。比如,部分代表和群众提出“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少、幸福食堂少、希望提供送餐服务”等60余条建议,观察点及时整理交有关部门办理,市县两级人大跟踪问效,推动建议有效落实。

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随着社会建设观察点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人大代表主动深入观察点宣讲政策、开展工作。比如,建昌社区观察点发挥行业领域专家代表作用,定期在社区开展居民需要的社会心理特色服务活动,收集意见建议,获得辖区居民一致好评。

下一步,将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持续深化站点融合建设,以制度规范推动观察点效能提升,助力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