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市点军区人大常委会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通过“点上”建阵地、“线上”拓渠道、“线下”强问效,推动民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和百姓生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实践新模式。
“点上”发力:拓宽民主实践场所
履职平台是代表联系群众的基础。区人大常委会以“家站点户”为载体,构建覆盖全区的代表履职网络,推动代表履职“扎根一线”。
仲夏清晨,栀子飘香。区人大代表、点军街道红光社区党委书记吴新蓉带着她的“民情记录本”早早来到第2代表联系点,开启她的“接待”日常。第2代表联系点服务覆盖周边3个社区,附近居民有意见建议可以随时进点反映。“磨基山小区B区垃圾池距离楼栋太近,有异味,建议迁移。”“小区附近没有菜市场,能不能搞个集中售卖点供周边农户卖菜。”居民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吴新蓉边听边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从反映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改善公共服务的“大民生”,“小站点”发挥了大作用。阳光花苑小区新建了钢架棚结构的自产自销疏导点,长30米宽5米,可以免费提供50个卖菜菜台和地面摊位,并配备了凳子、充电口和水池。自家种的吃不完的菜和水果,都可以拿到这儿来卖,菜农王大姐对此赞不绝口:“没想到条件这么好,不怕日晒雨淋,还能随时充电,真是太贴心了。”
据统计,本届以来,辖区361名四级人大代表共接待走访选民3.1万人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65条,现场答复1581条,交相关部门办理完成408条,还有76条正在办理中。
近年来,点军区依托“家站点户”、公园广场、社区网格等,推出了“小区议事亭”“民声荟萃庭”“院落板凳会”“悦耳廊”“民情夜话”等一批群众反映民意的新空间议事平台,从乡镇(街道)人大办公场所向群众身边拓展,因地制宜建成70多个各种类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大事小事通过协商议事的方式解决,小区的充电桩多了,村口的路灯亮了,群众的幸福感提升了,民主实践的成色更足了。“大门常开、代表常在、选民常来、活动常有”正成为辖区代表履职新常态。
“线上”延伸:数字赋能民主实践
为打破代表履职的时空限制,拓展民主实践的场所和范围,区人大常委会自主研发“点军数智人大”系统,方便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艾家镇桥河村六组部分临崖路段防护栏缺失,存在安全隐患,我登录‘点军数智人大’微信小程序,直接把现场图拍照上传,没想到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现在崭新的防护栏已经装上,村民出行安全有了保障。”艾家镇人大代表牟伟高兴地说。2025年“点军数智人大”小程序上线运行,辖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提民意”快捷键实现意见建议“一键智达”。
自2022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推广使用“代表码”,在“家站点户”、民主议事厅等区域亮出代表身份,全区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数智人大”系统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革新,采用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前沿技术,在系统上线161名区人大代表“数智人”分身,突破代表履职时间和空间限制,跳过传统履职系统“留言—提示—反馈”等程序阶段,直接赋能代表与公众全天候实时面对面交流,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触手可及”。同时系统还基于DeepSeek等模型,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涵盖海量数据,打造了点军人大AI形象“点点”,用户可以向“点点”提问,即刻获取想要的信息。人大履职模式从单向发力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运行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助力人大及代表履职。
“过去总感觉闭会期间提建议不太方便,办理时间也较长,现在打开手机就能提交建议,还能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区人大代表刘云菊对此深有体会,通过“点军数智人大”微信小程序,现场上传了关于盛世民居安置房小区消防栓无水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收到建议后,迅速交办镇有关部门办理。涉及区级层面的问题则由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转办,实现提交、交办、办理、反馈全流程线上流转。简单的问题马上办,较为复杂的问题办理周期一般为3个月,超出时限系统将发出预警,代表和群众可以随时登录查看办理进展。
“线下”问效:民生问题落地有声
自2022年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固定每月5号为“代表行动日”,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开展集中活动,被辖区群众亲切称为“5号见”。
6月5日,联棚乡第5代表联系点“5号见”活动如期举行,25名人大代表、18名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就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建言献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答复。区委书记万红以人大代表身份走进联系点面对面接待选民,回应诉求。
“物业补贴何时到位”“小区消防及排水设施老化,要定期检修”“建议为小区自治主体配置部分商业经营性资产,便于创收运营”……活动现场,代表和居民畅所欲言,区房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就代表和居民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复,现场承诺每个安置小区给予20万元的自治启动资金,并按照一小区一策略进行资产配置,分时分段兑付物业补贴,全面排查清理安置房小区隐患,确保居民住得安心、舒心。活动现场,万红对“5号见”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并要求政府及部门切实问计于民、还利于民、取信于民,建立问题销号台账,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对物业自治工作的信赖和支持。
“局长进点”是“5号见”的“规定动作”。2022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局长进点”53场次。2024年,上新“代表·区长面对面”,就跨乡镇、跨区域的全域性问题,邀请分管副区长进点现场督办,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问题摆上台面,对策议得充分,领导督办有力,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明显加大。点军街道农科院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桥边镇白马溪农户自建房办证提速,土城乡车溪高速互通公厕全新亮相,联棚乡楠石路变身宽阔平整的沥青路,艾家镇的菜农们搭上了进城的早班专车,许多疑难问题通过“5号见”得到解决。“‘5号见’推动民生问题落地,群众认可度高,我们履职也更有积极性。”市人大代表陈达年由衷感叹。2024年12月,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在点军区召开现场会,“5号见”被推广为全市品牌。
作为“5号见”的“发源地”,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工作全面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组建专业代表小组,以大数据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生态环保、农文旅融合、安置房物业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切入口,组织四级代表深入开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从“家站点户”到“数智人大”,再到“5号见”活动,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民主实践,让群众诉求转化为支点建设的发展实效。代表和群众“双向奔赴”,人大和政府同频发力,有效推动民主实践场所与代表履职场所的融合、协商和监督等多种民主路径的贯通。“有事情问代表,有困难找代表”已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