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武汉市黄陂区牢记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黄陂区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和美乡村建设荣耀荆楚大地。近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规划审议、代表活动、议案办理、专项视察为抓手,积极履职行权,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同心协力绘就木兰“新乡村”。
开展规划审议,引导和美乡村建设
规划是引领乡村发展的蓝图,区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为和美乡村建设指路领航。
2020年12月31日,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黄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3年8月31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黄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空间总体规划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和美高效的农业农村空间,发挥了战略引领、刚性约束、全域统筹、空间保障等基础作用。
在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编制初期,区人大常委会主动靠前,通过座谈、走访、查阅资料、听取部门汇报、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调研成果转化为编制规划的思路、措施和方法,确保规划符合上级要求、契合黄陂实际、体现人民期盼、引领未来发展。在会议审议期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相关专门(工作)委员会进行预审、审查,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在执行阶段,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专项工作报告、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开展“代表三进”,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492名五级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听取意见建议,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为和美乡村建设汇集众智众力。
以小组攻坚,打通乡村振兴堵点。区人大常委会组建和美乡村建设小组、文化旅游建设小组等专业小组,汇聚行业专家型代表,靶向破解乡村发展瓶颈。木兰乡和美乡村建设专业小组多次到基层一线生产基地等进行调研,推动金丝皇菊、蓝莓等特色农产品上线“武供销”平台,搭建“电商+合作社”直通车,助农增收超200万元。王家河街专业小组发动本土网络达人直播带货,为火塔线沿线采摘园解决销售难题,一场场培训让农民变身“新农人”,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以共治聚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小事撬动大治理”,通过创新议事形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祁家湾街毛店片区举办“庭院夜话”,让村民当家作主。围绕车渔公路改造,人大代表与村民围坐讨论,老党员胡建运提议:“路太窄,会车难,得拓宽!”建议被迅速采纳,沿线20余户村民主动让出菜地,3个月后,一条6米宽的柏油路通车。武湖街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参与高车馨苑还建房小区分房安置工作,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探索基层共建共治新范式。
以示范带动,擦亮乡村振兴“金名片”。区人大常委会深挖地域特色,打造“专业小组+产业链”“代表工作站+乡村振兴”等品牌。六指街新博村发掘移民村黄酒制作传统,发挥人大代表行业优势,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黄酒制作工坊,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做大做长酒文化产业链。杜堂村设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代表工作站,省人大代表葛天才牵头制定《农房入股合作社规范》,吸引63户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形成“闲置资源—文旅资产—农民分红”链条,该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
发挥议案作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六年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大会议案,为全区乡村振兴提质加速,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2019年12月和2020年12月,区五届人大五次、六次会议分别提出《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建设案》和《关于加快推进木兰大道(长塔路)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发展案》。2021年12月,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关于打造“一主(木兰大道)两翼(火塔线、祁泡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案》。2022年12月,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要求继续办理该项议案。之后,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四次会议又连续提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案》和《关于加快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案》。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形成了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街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区政府督查室加强督办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议案办理情况报告的工作机制,全区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27个,休闲农业示范村20个,精致农业示范点25个,初步形成了木兰大道等10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构建了黄陂全域美丽乡村新格局。2025年,黄陂区王家河街火塔线“木兰故里觅乡愁样板带”入选湖北省首批20条和美乡村样板带,为全省、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贡献了“黄陂样板”。
组织专项视察,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着眼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文旅融合发展、闲置资源盘活等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为和美乡村建设蓄势赋能。
围绕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开展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助力粮食产能提升工作调研、耕地撂荒情况调研和种业发展情况调研,深入修楚农业、鑫鳜源生态农业、联合振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地,了解耕地质量、种业发展、农机应用情况,助力补短板强弱项,与市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围绕“菜篮子”保障,开展《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围绕生态旅游区提档升级,深入调研木兰山、木兰湖等资源保护开发、民宿经营管理等工作,努力盘活木兰湖(山)周边闲置资产,充分发挥木兰文化优势,推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3年10月,黄陂区荣获生态环境部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组来黄陂视察调研数字农业、美丽乡村、农文旅融合等工作进展情况,对黄陂乡村振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4年5月,木兰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将助推和美乡村建设,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为打造乡村振兴“黄陂样板”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