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代表法颁布和实施以来,武汉市新洲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紧抓锚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这一主线,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稳中求进推动代表工作守正创新,为助推新洲高质量发展凝聚代表智慧、贡献人大力量。
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政治属性。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人大代表依法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法定职责。为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履职根基,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开办“人大讲堂”,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人大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代表工作始终坚守大方向、大原则。组织代表参观“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洲实践”主题展览,以丰富的历史文献、书画照片、文字资料等展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果,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紧紧围绕区委“三大战略任务”,向全区四级代表发出倡议,号召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做区委决策部署的坚定落实者、改革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新洲“二次创业”的积极参与者。
夯实履职平台,深化“两个联系”。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民主民意平台载体建设,推进代表履职阵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织密代表零距离、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区建有区级“人大代表之家”1个、代表服务中心1个、代表工作室13个、代表联络站79个、代表联系点126个,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各级代表编组“进站入点”,实现属地区域全覆盖。同时,通过公示栏、代表联系卡、微信交流群、“码上找代表”等方式公示代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选民群众随时随地、线上线下找到代表,架起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今年,按照代表法关于“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根据地域、领域等组成代表小组”的要求,组建高水平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专业代表小组,实现“让内行的人做内行的事”,将代表专业优势转化为人大监督优势。实施“一地一品一特色”战略,高标准建设“问津连心驿站”,通过“亮码”入驻、排表值班、联合接待等措施,切实将代表履职阵地植入到村、社区一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基层现代化治理效能。
创新考评方式,提升履职能力。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法、监督法等编印成便携式“口袋书”,供代表随时随地翻阅学习,让代表知责担责、履职尽责。创新方式方法,以“老带新、传帮带”“小、快、灵”“人大搭台、代表打擂”等多种形式,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分批次开展履职学习交流,通过代表教、代表学,以优秀代表的现身说法和现场互动,带动全体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共同进步提高。目前,已有25名履职优秀的人大代表开展宣讲17场次,全区1310余人次代表聆听学习、互学互鉴。区人大常委会还陆续出台代表履职考核办法、代表管理办法、代表视察办法、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代表履职行为,激发履职活力,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善作善为。
发挥示范效应,增强履职质效。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开展“三进三促”代表活动,进企业“面对面”现场办公、纾困解难促发展,进社区“实打实”上门服务、化解矛盾促和谐,进村“点对点”出谋划策、破解短板促振兴。在区人大常委会带动下,各街镇人大积极作为,陆续涌现出红邻善治、共享花园、点单作业、人大评单、N+1代表联络站等10余个有创意、有实效、有质量的代表工作品牌。人大仓埠街道工委坚持数年每月固定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人大旧街街道工委通过“树下会议”“板凳会议”形式开展民主议事,凤凰镇人大主席团发挥立法联系点联系群众的“直通车”作用,人大阳逻街道工委注重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作用,形成比学赶超、创新实干的良好氛围,有力提升了全区人大整体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