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履职书写民生
2025年第7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孙刚

“风里来,雨里去,田间地头唠几句;电话里说,‘码’上来议,群众衣食住行无小事。”今年以来,京山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充分发挥代表植根基层、来自一线的天然优势,立足代表本职岗位,优化履职服务管理,以民情“小切口”融入民生“大主题”,不断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

吹响行动集结号,1095名人大代表闻令整装出发

代表行动想要提质增效,履职平台搭建至关重要。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对闭会期间代表行动载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将1095名四级人大代表混编组建66个代表活动小组,按代表住地网格优化67个代表联络站、34个代表联系点,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通过“线上+线下”“走访+接访”“履职+监督”,有效发挥“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作用,不断拓展“两个联系”的广度和深度。

市委提出“全力打造‘两个先行区’、加快建成‘一城市三基地’”目标,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暨“代表行动”动员部署会聚焦市委工作重心,讨论下发《2025年“聚力支点建设·京山代表在行动”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主题内容、步骤安排及调度督办等方面进行周密部署,代表活动有目标、有方向、有抓手。

“市级组建专业代表小组,重点围绕‘荆网小镇建设’和‘桥米规模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主题开展活动;各地人大围绕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参与乡村治理、助力安居工程和清洁家园行动等方面精选主题开展活动。市镇人大联手,四级代表参与,多方汇聚助力‘支点建设’合力,充分彰显‘1+N’代表活动地方特色。”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斌介绍。

方案明确,主题聚焦,代表活动见行见效。

人大永兴街道工委利用“村企连心驿站”,组织代表联系村民到园区企业务工,引导村民开超市、建农庄、办民宿、设快递驿站,方便企业职工生活,拓展代表“家站”功能,助力村企共建共赢。人大新市街道工委开设“码上办”,常态化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绿林镇人大开展接访选民活动,实现开门纳谏,民意收集全领域、多层面、接地气……

丰富履职晴雨表,释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效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标语口号,而是深深根植于代表脑海里的履职初心。

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行动为载体,以活动小组为单元,主任会议成员带头履行“双联”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组织代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高标准推进“六个一”活动,通过代表小组长轮值制、代表接访选民日活动、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局长(主任)进站、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员额法官履职测评等方式,推动惠民政策、富民产业、利民实事在一线落地见效。

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在京山,王国福、黄涛、李爱红等代表用家乡亲情招引市场主体回乡兴业、用代表真情凝聚民心共谋基层治理、用岗位热情带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助力支点建设、共建和美乡村。

“积极发挥代表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万景园艺和群建米业为依托,探索在花卉苗木和优质稻米加工产业链上建‘家站’,开展对节白蜡小微盆景栽培修剪和市场营销培训,目前,带动113家经营主体发展小微盆景150多万盆;组织大黎湾村周边7个村1000多户,推广优质稻良种和种植技术,发展订单生产2万多亩,户平增收2万多元。”市人大代表、孙桥镇人大负责人王明清告诉笔者。

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民主实践。徐小应、李章波、黄国成等代表立足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以“红纽带”工程为引领,借“民情恳谈会”议事,用“积分制”聚力,实现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用代表依法履职规范村级日常工作,以干部民生情怀书写民主实践,有效推动四岭村‘小湾轮值、大湾众筹’湾组治理机制创新,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市人大代表、四岭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慧军说。

办惠民暖心实事,守履职为民初心。坚持问题与效果导向,突出纾企解困、入学就医、衣食住行和社会稳定主题,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深入包联村组农户、社区居民、厂矿企业、水库坝区和项目工地走访代表和选民,开展领题调研,助力“引落服”项目落地抓节点、解难点、破堵点,推动解决企业发展和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5件。李清阳、潘凤霞、庞达权等代表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履职惠民,多年心系困难职工、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用产业效益书写爱心、回馈社会。

答好群众民生卷,助推系列“愿景”变“实景”

“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路平整、树成行、晚上路灯亮堂堂。金龙北街整治项目如期落地,人大代表票决持续监督功不可没。”这是参加今年代表走访座谈时,居民发自内心的感慨。据市人大代表、罗店镇人大主席徐晓亮介绍,镇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将金龙北街改造纳入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后,镇机关代表活动小组从项目票决、招投标合同签订、现场监管到项目验收满意度测评全程跟踪监督,历时3个多月,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经过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乡镇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京山绀弩小学如期建成,极大缓解了城区学生入学难”“偏远乡村抗旱用电用水难、村组公路养护难、农田基础设施改造难‘三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矿山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已初见成效”……以上民生实事的落地,得益于人大新市街道工委、罗店镇人大和市直代表联络处代表述职评议后监督。历经39年探索与实践,京山“1+4”代表述职评议从探索试行、巩固提高逐步走向完善深化阶段。本届内277名市人大代表中,有238名代表面对面向选民述职、266名代表参与选区书面述职,不仅激发了代表履职潜能,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而且激活了选民民主热情,有效实现代表与选民“双向奔赴”,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创新发展。

为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效,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建议办理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市供电公司、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5家市直单位开展专题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提议案建议代表采取“一答解一问”方式,商讨破解建议办理路径,部门作出办理承诺。会后,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委会组成人员,分专题、分时段开展视察督办:对行动迟缓、成效不明显的部门由市政府约谈督办;对办理难度较大、跨年度事项,纳入2025年代表行动持续监督问效。通过多层面督办,有力推动了园区企业供电不稳、改造农村断头路及解决边远山区农村饮水安全等建议落地见效。

“以建议办理专题询问为动力,主动接受人大监督,通过多方整合项目支持,高质量完成了2024年以来43件代表建议的办理,改造通村公路、县乡产业路及乡村旅游公路240多公里,打通断头路40公里,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以‘四好农村路’助力支点建设,给了代表和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许文华在2025年履职测评会上向代表报告。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