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人大监督“三问”破解托育服务之难
2025年第7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柯移军

“开园啦、开园啦,我家孩子终于可以就近上这么优惠、舒适、专业的托育园了!”黄石市西塞山区居民王阿姨兴奋地说。6月24日,黄石市首家公办普惠托育园——西塞山磁湖半岛托育园正式开园。一大早,托育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百位家长带着幼儿来咨询、体验和报名。群众的欢声笑语背后,凝结着人大监督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一老一小”问题,围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着力构建“调研问困、审议问策、督办问效”全流程闭环机制,有效推动解决广大家庭“托育难”困局,护航黄石托育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问困:深入一线广泛调研,找准托育服务之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托育服务看似是民生“小事”,实则是千万婚育家庭的“心头大事”,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念兹在兹、牵挂于心。

为破解托育服务难题,市人大教科文卫民宗侨委员会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市6个县(市、区)的托育服务机构、幼儿园和生育家庭开展调研。

调研前,调研组将2019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及省、市有关文件汇编成册,组织全体成员研学,并参阅近年来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相关材料和数据,让每一名调研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还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与卫健、教育、财政、规划、市场监管、工会、消防等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交流托育服务工作现状、实事求是核实存在的相关问题,共同研判托育服务工作的“病症、病因及病灶”。

“我们是普惠公办性质的托育班,每月托育费和伙食费共800多元,附近居民比较认可。但方圆1公里范围内就有3家托育机构,恶性竞争导致我园仅招收了20多名幼儿,托位只使用了一半。”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第二幼儿园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道。针对此种情况,调研组对全市托育机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现有的托育机构布局确有不妥之处,中心城区托育机构总量过大、占总数的2/3,部分路段过密,中心地段甚至扎堆;而部分乡镇备案的托育服务机构还未破零。

“我们是民营托育机构,虽然享受了水电税等优惠政策,但房租、人力成本占运营费用的2/3以上,导致收费不得不高出公办普惠的1倍以上,不少前来咨询的家长表示收费过高,难以承受。”在黄石港区赢宝早托中心,该机构负责人对调研人员如是说。调研组进一步了解得知,标准化的托育班建设改造费用是标准化的幼儿园班的2倍左右,政府对民营托育补贴范围较窄、数量较少,而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数量又少,占比仅1/4,导致较高的托育费用最后传递到托育家庭。

很快,“托育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衡”“机构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被调研组逐一记录、收集整理,并形成了关于全市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让市人大常委会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问策:专题审议汇聚群智,谋划科学破题之策

4月1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书面审议市人大教科文卫民宗侨委员会关于全市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科学审议是群智得以汇聚的先决条件。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代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各自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针对托育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伍晓松委员建议,市政府应在托位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强化规划引领,精准分析供需关系,引导托育资源向需求强烈的生活区、工作集中区和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域转移,优化区域布局。

王武德委员表示,政府应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财政支出的力度,借鉴幼儿园模式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出台对托育家庭的专项补贴和托育机构的奖补政策,制定全市统一的普惠托育收费标准,让家庭托得起、机构能生存。

周学君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杨渊表达出几乎相同的意见:应加快托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认定工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托育服务政策和省、市示范机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托育服务的知晓率、信任度。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林冶则呼吁,要加大依法监管力度,保障食品、环境和人身安全,提升家长送托安全感。

据统计,在分组审议中,委员、代表们共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

“要将托育服务机构建设营运纳入城市建设重点任务,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布局托位。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普惠托育收费标准,实施托位补贴、托育补贴等政策。要完善协同监管、联合执法等机制,实施动态奖惩和强制退出制度。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托育服务宣传覆盖面……”根据专题调研和审议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审议意见,为推动市政府进一步破解“托育之难”提供了科学对策。

问效:落实闭环督办机制,提升人大监督之效

5月,在审议意见交办后,按照《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办法》要求,市政府及时召开婴幼儿照护联席会议,安排布置整改工作,将市人大常委会调查报告问题清单和审议意见,逐项分解到16个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人大监督,始于“调”、重在“督”、贵在“效”。市人大教科文卫民宗侨委员会每月通过电话、实地调研等方式,跟踪督办幼儿园拓展托育服务工作情况。在各方共同发力下,市委、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率先行动,开设托育班;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相继完成拓展托育服务登记,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招收3岁以下幼儿;西塞山磁湖半岛托育园正式开园,大大缓解了部分家庭送托难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和定期听取汇报等方式,督促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在监督管理环节持续发力,建立起协同监管、联合执法机制,保障托育机构安全运营。5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食品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时,专程前往幼儿园、监管平台明察暗访,进一步保障幼儿用餐安全。

市人大常委会结合督办省、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指导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积极研究、加快出台育儿补贴、人才培养、资金奖补等相关政策。8月,黄石将出台公立托育机构和普惠托育机构的收费及家庭育儿补贴标准。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组织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以及相关部门和托育服务机构开展托育服务专题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6月2日,在团城山万达广场中庭举行的“普惠托育 科学育儿”主题宣传活动中,人大代表现场宣传相关政策,卫健部门介绍全市托育工作情况,托育机构展示育儿成果,共同激发了市民参与活动的热情。

据悉,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准监督和跟踪问效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201家,托位数1.2万余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91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每千人口4.5个托位数的目标任务。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