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自身建设是基础。
省委确立今年为我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就是用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抓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进程中,如何把“四个机关”建得更强,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蓬勃生机?锻造一支与时代同步、与使命同频、与人民同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是激活制度伟力的关键支撑。
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是“政治机关”的本质属性。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始终将淬炼政治品格作为干部锻造的首要课题,在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铸魂扎根。从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到干部培训“第一主课”,从理论武装的深度浸润到服务大局的躬身实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到每一名人大干部的灵魂深处,体现在每一位人大工作者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让“政治机关”的旗帜在支点建设的前沿高高飘扬。
奋发进取、干事创业,不仅是“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职行权的内在要求。新年伊始,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全体干部大会明确提出,要强化争先意识、创优意识,跳出人大看人大,跳出湖北看湖北,创造更多湖北人大工作经验,打造更多具有湖北特色的人大工作品牌;要开展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大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面对支点建设的现实任务和人大机关的职责使命,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三支队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人大工作思路、内容、机制和方法,在依法履职尽责中增长才干,靠良好素质创优异业绩。
作风正则事业兴。人大机关作为“工作机关”,作风形象与运转效能直接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公信力。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度融入“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一体推进“学查改”,向“四风”顽疾亮剑,对“庸懒散慢拖”“不担当不作为”等隐形变异表现开刀,纪律戒尺高悬于依法履职、服务代表、调查研究各环节。律己如铁、担当有为,以高效规范运转诠释“工作机关”内涵,让正气充盈成为支点建设全局的最强护航。
人民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根和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代表机关”的定位体现了人大的人民属性。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全省10万余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民代言人、岗位先进、社会模范三重角色作用,紧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期盼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服务常委会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以及代表工作,把支点建设的实效写进老百姓的笑脸里。
征途如虹,重任在肩。当“三支队伍”成为政治坚定的举旗者、业务精湛的实干家、作风过硬的奋斗者、心系群众的贴心人,“四个机关”建设拥有了最坚实的脊梁,也必定能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征程中书写人大华章。
(执笔人:周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