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收到了黄冈市人大常委会编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黄冈人大实践》一书。该书共19万多字,属“内部出版物”,只在市县人大内部交流用,但它与正式出版物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设计等一点都不逊色。
这本书采用“理论阐述+实践案例+数据支撑”的架构,既系统总结黄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发展大局、推进法治建设、发挥代表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又通过具体案例展现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时代特征、黄冈特色及亮点工作,为各地提供了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的可复制的经验。这本书是我见到的当代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中最鲜活、最本真的一本著作,我一口气读完,感触多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发展促善治。坚持立法引领现代化建设,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1+4+N”立法工作格局(1部条例+4大重点领域+N项特色立法),创新“双联系”立法机制(立法专家库+基层立法联系点),从立法项目的确定到每一个具体条款的设定,通过立法调研座谈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智慧人大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实到立法工作中。同时既注重“小切口”,又注重制度创新,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自享有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12部地方性法规,其中2020年至2024年共制定6部,即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养犬管理条例、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矿山生态修复、蕲春艾灸疗法保护等多项立法调研。
坚持人民至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监督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本质上是人民监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并体现到监督议题的确定、监督工作的推进、监督效果的评判等各个环节,以高效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三查三看”监督机制(查规划执行看落实、查项目建设看质效、查民生保障看短板),创新“闭环式”监督方式,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满意度测评”全流程管理体系;扎实开展执法检查,组织市区重大项目建设视察,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特别是在推动地方性法规实施上,通过召开法规实施座谈会、推动制定配套制度、开展立法后评估、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多种措施,主动作为,依法监督,使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努力形成有效的实施体系,取得新的成效。
强化自身建设,担当作为、提能增效。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委会党组会议首要学习内容。完善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仅2024年累计41次专题汇报重大事项,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深化理论武装,构建“3+X”学习模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委会集体学习、机关干部研学+专题培训)。建立“五问”工作机制,提升人大常委会议题质量。推进“四个机关”建设,建立“四评”工作机制,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用好“项目工作法”做实人大工作;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编纂82万字《黄冈人大志》,建设机关文化长廊;打造“智慧人大”1+8系统(1个数据中枢+8大业务平台),开发生态环保“随手拍”等特色应用;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大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会议效率提升40%。开展武汉都市圈协同立法,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人大常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县乡人大工作“双指导”制度(业务指导+能力督导),构建协同工作格局。
总的感受汇成一句话,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的“黄冈答卷”是丰满厚重的、特别优异的!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