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武当,见证履职足迹;滔滔汉水,奔涌发展动能。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以“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为抓手,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发展一线,为产业赋能、为企业纾困、为民生添彩,奋力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谋篇布局,高位擘画定蓝图。行动之要,在于谋定而后动。市委高瞻远瞩,市委书记亲自点题“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为行动指明方向: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发展,紧盯培育壮大商用车(专用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和智能农机、文化旅游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任务,为推动十堰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力量。市人大常委会闻令即行,组建专班、深入研讨、广纳良言,以“绣花功夫”将蓝图细化为“施工图”。主任会议精心打磨实施方案,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产业升级是十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人大必须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哲说。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代表履职底气,打出一系列保障“组合拳”: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解读代表法,推动各县(市、区)同步举办代表学习培训350余场;组织骨干赴杭州、无锡、苏州等地学习考察……为代表依法高效履职注入强劲动能。
躬身入局,全域联动聚合力。朝霞初染,代表们踏上履职征程。全市524个地域代表小组、8000余名人大代表秉持“一盘棋”理念,迅速奔赴发展一线,以“三讲三问三评”(讲转型经验、讲科技创新、讲政策要点,问需于企、问计于民、问政于岗,代表、企业、群众三方共评营商环境)为指引,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力,形成优势互补、全域联动的生动局面。主任会议成员率先垂范,带队组建六个调研组,深入重点企业、项目工地。常委会组成人员与27家企业负责人围坐恳谈,悉心倾听企业在技术攻坚、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难题,累计收集转办问题57项,并建立全程跟踪督办机制,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切实彰显“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履职实效。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代表履职向基层延伸、向产业聚焦:丹江口市建立“产业链+代表小组”机制,围绕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文旅融合三大产业链深度调研,促进代表履职与特色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竹山县实施“五链五促”行动,建立“1名领导+1个专工委+1名专家+1名企业代表”包联机制,119支小分队精准服务产业链;郧西县代表们直击营商环境痛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从山间小道到企业厂房,从热闹集市到宁静乡村,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实干诠释担当,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精准破局,专业赋能提质效。术业有专攻,行家显身手。为充分释放专业代表潜能,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建56个专业代表小组,在产业升级主战场精准发力。熙熙攘攘集市里,市财经专业代表小组拉开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活动的序幕,按照“代表点单+部门接单”模式,工作人员对农产品、加工食品、预制菜等进行抽样检测。代表“家站”内,群众畅所欲言,代表们认真聆听、悉心记录。一批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及时转办,既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又为食品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注入监管新动能。竹山县食用菌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们化身“协调员”,积极推动税务、海关、银行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将退税时间从15天缩减至3天,到账及时率提升至98%。“专业代表小组就是一把‘金钥匙’!”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人说,代表们以专业视角把脉问诊,用行业智慧开方施策,将“代表所能”与“产业所需”精准对接,将制度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在“地域+专业”代表小组协同发力下,代表行动奏响产业与民生和谐共进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