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彰显人大担当 建功支点建设
2025年第5期 —— 本期焦点 作者: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昌俊

我省“新春第一会”深层谋划、系统部署支点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吹响了加快建成支点的冲锋号。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建功支点建设,全方位谋划和推进人大各项工作,动员组织三级人大、五级代表投身支点建设,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为推动荆州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作出人大贡献。

明确方位,扛牢建功支点建设新使命

锚定战略定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殷殷嘱托。加快建成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省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实际情况,作出的深远考量和战略谋划,赋予湖北高标定位、千钧重任和无上荣光。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战略定位,知重负重、知责尽责,全面把握“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要建设支点”“怎么样建成支点”等重大问题,按照省委明确的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坚定不移把建成支点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全力以赴建功支点建设。

聚焦发展定位,全面把握荆州在支点建设中的主攻方向。荆州位于中部之中,得中独厚。荆州作为长江经济带、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六大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和交汇地,被省委赋予了率先冲刺5000亿的重大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将牢记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推动人大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谋深谋实工作抓手,在整体提升“七个能力”上奋勇争先,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助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紧扣工作定位,肩负新时代人大工作使命担当。牢牢把握政治机关第一属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紧紧围绕支点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安排、重点任务,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加强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荆州的大事要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有力提升立法质量、监督实效、代表工作能力、备案审查水平,真正使人大的监督、支持、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落细落实。

聚焦重点,汇聚建功支点建设新合力

集中立法资源,破解主要矛盾。治荆楚必先治水,洪湖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其综合治理成效关乎美丽湖北战略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洪湖保护立法工作,对洪湖水污染、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中的重点问题作出制度性安排,通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建立机制、严格奖惩,以法治力量推动洪湖打造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紧跟市委关于深化大气污染“五源同治”的工作安排,全面启动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立法项目,依照“小切口、大视野”的立法理念,在法规条款中兼顾执法刚性和民生温度,确保既管得住餐饮油烟味,又留得住人间烟火气。进一步深化地方性法规“三入”工作实践,听取审议修订后的《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荆州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条例》执法检查,努力打造地方性法规实施的“荆州样板”。

凝聚监督力量,推动工作落实。支点建设是多维度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将紧紧围绕荆州加快整体提升“七个能力”的核心任务开展监督,奋力打造务实精准的监督矩阵。在助推经济工作方面,紧盯“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监督“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新型工业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工作的监督,听取审议政府债务管理专项工作报告,视察全市国债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积极打造人大监督“硬核”成果。在维护民生民利方面,围绕民生关切开展专题询问,调研全市非遗保护、教联体建设、旅游工作和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专题视察洪湖水环境治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听取审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专项报告,以人大之力助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发挥代表作用,助推绿色发展。坚持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以“聚力绿色发展 建功支点建设”为主题,开展“生态筑基”“科创引领”“产业转型”“文化赋能”“民生提质”五大行动,确保每个代表都能在推进支点建设的具体任务中发挥专长、贡献力量。坚持深化“两个联系”,进一步畅通代表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渠道,深化拓展“票决制+”模式,继续施行“代表码上见、代表群众面对面”等民主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与支点建设更好融合贯通。坚持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不断改进提升建议办理工作,探索建立承办单位与代表面商制度,对办理进度出具中期承诺书等督办举措,真正让代表的好想法金点子,及时转化为推动支点建设的具体行动。

提升效能,树立建功支点建设新形象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人大工作品牌。守正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创新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源泉。一方面,将继续坚持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工作理念,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地方性法规“三入”这两块荆州人大工作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新修订的监督法、代表法,探索依法履职的新内涵新形式新载体。固化专题询问“五步走”流程,即专委会带着问题查、媒体跟着问题跑、询问现场直面问题答、责任单位对照问题改、人大代表盯着问题督,探索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和司法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推广“代表·群众·局长面对面”等做法,以实际行动推动人大工作出新出彩。

坚持夯基固本,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人大助推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路径研究”等课题开展研究,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坚决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的有关要求,坚持办好专(工)委主任讲业务、年轻干部读书班等人大自有学习活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全面提升人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支点意识、履职能力、敬业精神、为民情怀、抵腐定力,以能力素质提升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抓住今年省市两级巡视巡察的契机,对查找出的问题照单全收、举一反三、抓紧整改,以扎实的整改成效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上下协同,书写人大务实答卷。始终以“一盘棋”的思维谋事,“一条心”的劲头干事。以协同立法强保障,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统筹指导下,在流域综合治理、荆楚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科学拟定立法规划,加快“小快灵”立法探索,有序推进区域协同立法工作;以联动监督聚合力,紧扣产业转型、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等需要协同发力的重要事项,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协同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更好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以代表联动汇民智,进一步优化代表分组,充分发挥专业代表小组“专”的作用,支持各地继续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代表家站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组织召开全市代表工作推进会,广泛凝聚起助力支点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荆州力量。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