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严格依法履职尽责 服务推动支点建设
2025年第5期 —— 本期焦点 作者:黄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继祥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中心大局。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人大及市委工作要求,聚焦中心任务,积极担当作为,全力助推黄石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整体提升,为助推全省支点建设贡献黄石人大智慧和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必须作为”的广泛共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强调,要强化支点意识,推动人大各项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让支点建设成为全市各级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坚定政治共识。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以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支点认识。采取全面系统学、以上率下学、交流研讨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全市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殷切厚望,深刻领会支点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以发展大局为重、以人大事业为重,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汇聚共抓支点建设的强大合力。 形成工作共识。省委提出实施“七大战略”和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市委提出的“推进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整体提升、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目标任务和“六大行动”,为市人大提供了明确的履职方向和着力点。我们要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彰显人大担当,深刻思考人大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工作,努力运用人大之所“长”,服务推动支点建设之所“需”。 助推整体提升,彰显“有位有为”的责任担当 支点建设是“省之大事”“市之要务”,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市委提出的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四个整体提升”,依法履职行权,在“奋进第一方阵、建功支点建设”中作出人大应有作为。 以高质量立法助推法治黄石建设。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建功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制定《黄石市公共交通条例》《黄石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充分借鉴《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立法经验,增强立法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确保立一部、成一部、管用一部。高效推进“立改废释”,使地方性法规条文更好地促进工作、服务发展。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扎实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以高效能监督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省市支点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落地。聚焦“四个整体提升”的总体目标,对照《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集中视察等形式,对创新赋能、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黄石、文化创新、区域联动等“六大行动”开展精准监督,助推全市经济发展总量向上、结构向优、态势向好。聚焦政务、市场竞争、法治等“六个环境”的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营商环境升级版“双清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题询问,助力黄石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始终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必答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助力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以高水平决定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紧扣建功支点建设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事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依法科学作出决议决定,通过听人民呼声、代人民行权、为人民履职,既从制度上确保市委重大决策贯彻实施,又从形式上保障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加强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推动决议决定落地见效。 发挥代表作用,营造“争先共为”的生动局面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是支点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市人大常委会将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黄石实践,形成全市上下心往“支点”想、劲往“支点”使的生动局面。 深化“两个联系”,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工)委、“一府一委两院”密切联系代表工作,通过会议、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完善落实代表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机制,让人大每一项工作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联系人民群众活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贯彻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聚力支点建设 助推重要增长极整体提升”代表行动,组建6个专业代表小组,激励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争当创新先锋、力促产业能级和创新能级提升,争当改革先锋、力促开放能级提升,争当建设先锋、力促城市能级提升。 建好“两个平台”,保障代表履职更加便捷高效。持续加强代表“家、站、点”履职平台建设,强化与立法联系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议事厅等深度融合;积极搭建“网上联”“热线连”“码上见”等数字平台建设,支持各县(市、区)继续开展“湾组夜话”“代表9号见”“相约星期二”等活动,推动代表履职“不打烊”、服务“总在线”。在10个乡镇、街道试点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逐步全市推广,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聚焦“两个高质量”,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质效。聚焦建议提出高质量,持续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完善代表提出建议前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引导代表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人大重点任务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聚焦建议办理高质量,完善议案建议全周期闭环办理机制,持续开展班子成员重点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办理“清单式”答复、办理工作评价考核及优秀代表建议表彰等工作,真正把人大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破解难题、改善民生的“金钥匙”。 注重强基固本,打造“担当善为”的干部队伍 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是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建功支点建设的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将锚定“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着力锻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人大工作队伍。 从严管党治党。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自觉把坚持市委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并按要求抓好落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统筹抓好“选育管用”,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增强能力本领。扎实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坚持在一线加强人大干部工作历练和实践锤炼,常态化开展专题辅导、集中培训、调研交流、挂职锻炼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根基,不断拓宽思路视野、提升履职能力。加强上下联动、内外互动,深化互学互鉴,促进人大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持续改进作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以上率下,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服务保障全省支点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