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涤荡风气、振奋精神、改变中国。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2年后的今天,在决战决胜“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三月的十堰,清风徐徐、万木争春,一场聚焦作风建设的学习教育正在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如火如荼展开。
在深学细悟中筑牢政治忠诚
春光无限好,学习正当时。
3月2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议室里,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干部60余人整齐围坐,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读书班正式开班。“开展好学习教育,关键要立足人大职能定位,找准结合点、发力点。要突出实干实效,扎实推进当前的物业立法、防非吸治传销反电诈专题调研、代表行动等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一要点三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哲在开班动员会上的辅导讲话掷地有声,“人大工作不能满足于干了什么,更要回答干成了什么。要务实戒虚,在立法、执法检查、督办代表建议、调研视察等工作中,不能习惯于走流程、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这场专题辅导报告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在工作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路之门。与会人员全神贯注、认真聆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思考……
“过去,有的地方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提前给被检查单位发‘剧本’,检查变成‘走过场’,这其实是背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初衷。”3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辅导报告会举行。市纪委党风廉政领域的专家详细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各项条款背后的深意,剖析了近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大家深刻认识到,党中央以八项规定破题,整治痼疾、扫除积弊,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这些成效和经验弥足珍贵,需要倍加珍惜。
3月27日,常委会会议室气氛热烈,学习教育研讨交流正在开展,常委会党组成员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逐一进行交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柯贤国指着笔记本上“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一段,感慨讲到:“以前,我们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办,有的同志习惯坐在会议室听汇报,去年我们带着问题,主动介入,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动‘晒太阳’长达6年的某医院业务综合楼投入使用,整改问题59个,整改问题资金27.34亿元,完善相关制度40余项,这就是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
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研讨……三天半的读书班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充实丰富。机关干部职工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在融会贯通悟、对标对表查、以上率下改上作表率,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查摆整改中锤炼过硬作风
响鼓重槌,振聋发聩。
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委会及机关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刀刃向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问题,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整改落实。
“有时候会议内容安排不合理,会议时间过长,会后跟踪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议精神落实不够实;撰写调研报告对策建议针对性不强,调研质效有待提升;联系群众不够密切,由于日常工作任务较重,和群众交流少,实地掌握情况不多,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份问题查摆清单,是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带头开展自查的缩影。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学、把职责摆进去学、把工作摆进去学,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
为了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选取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反面典型案例,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学习反思。案例涵盖了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开展调研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案例都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以前总觉得人大是二线机关、是清水衙门,作风建设标准可以低一点,认真学习了这些反面典型案例才明白,八项规定精神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任何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一位在人大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看完警示案例这样感叹到。案例剖析如同一场及时雨,让大家对作风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长期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在深入查摆问题和案例剖析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迅速行动,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能力提升清单”,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在实干担当中凝聚争先奋进动力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服务加快建成支点、推动人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工作落实,以工作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正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度量衡”,将作风建设融入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开展十堰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立法,组建3个调研组,开展“地毯式”调研。实地走访小区30余个,召开座谈会9场,交流370余人次,发放问卷5539份,线上收集建议2276条。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选取5家企业设立首批企业联系点,深入了解全市营商环境和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3条。
开展“聚力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代表行动,紧盯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任务,全市8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组成“地域+专业”履职矩阵,524个地域小组深耕责任田,39个专业小组施展绣花功,推动十堰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印发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 全力服务加快建成支点”工作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六抓六提升”系列活动,开展“服务加快建成支点,我该怎么办”大讨论,以干部素质之“进”助推工作之“竞”,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我感觉调研行程简化了,但问题摸得更准了;座谈会议时间压缩了,但讨论更深入了。”省人大代表马小飞谈起代表工作的变化深有感触。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正是作风建设带来的“化学反应”,更是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的生动注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将继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在推进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奋力推动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力助推市委“五个目标定位”“六个整体提升”的工作要求落实落地,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