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人大监督守护碧水蓝天
2025年第1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荆州市人大城环委

近年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监督工作,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运用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听取报告、调研视察等多种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刚性和实效,让人大监督的牙齿更硬、咬合力更强。

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人大之问监督质效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通过创新活动方式、注重成果运用、构建工作闭环,问出辣味压力、答出责任担当,使专题询问成为提升常委会监督刚性和实效的有效途径。

统筹谋划精选主题。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典型案例通报了荆州市生态环境领域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弱项,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专题询问以着眼于解决带有关键性、迫切性和严重性的问题为重点,致力于推动历次中央、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落实,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现场询问求真务实。打破过去只采取集中询问的传统方式,本次活动以现场询问+集中询问的组合形式开展,新增加了现场询问的方式,即要求部门在规定时间对调研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书面回复。3月至8月,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分别赴部分县市区视察水环境保护情况并开展现场询问,荆州市政府和松滋、监利市政府分别就现场询问提出的17个具体问题,在15日内进行了书面回复。新的询问方式进一步增强了专题询问的针对性、实效性。

集中询问气氛热辣。集中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在听取市政府关于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观看专题片后,9名代表就荆州市水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询问,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直面问题、坦诚回答。选准考题,问出了辣味。提问的委员和代表直奔主题、直击要害,聚焦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和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洪湖的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亮剑发问,切切实实问出了压力、问出了症结、问出了群众关切。在对市直部门提问的同时还开展了延伸问,就部分问题对部分垂管的县市区分局进行追问。坦诚作答,答出担当。询问现场提问直奔主题,回答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从切入、以破题,在一问一答间彰显了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的决心。公正评价,评出效果。询问现场特邀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不仅从专业的角度客观评价了问答效果,更为下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整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跟踪监督持续发力。专题询问始于,但不止于,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委员会认真梳理专题询问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及集中询问提出的问题等,形成反馈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并积极做好跟踪监督,动态掌握整改情况,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好各项问题,让问答见真章、监督有实效,切实把人大的庄严之问转变为推动工作的践诺之行,进一步健全专题询问问的准、问题整改改的好、跟踪督办督的实的全链条监督机制。同时,将这些情况形成专报报告市委,以便市委在加强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保护工作决策时参考。

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彰显常态化监督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努力丰富履职手段,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长江大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丰富和探索监督形式,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围绕中心大局开展执法检查。紧紧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把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切入点,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难点,对长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湿地保护法、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赴多地采取暗访的形式,直击深层次问题、突出监督效果,精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在检查报告中注重突出法律监督属性,对照法律条文逐项检查,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列出问题清单,让法律制度的牙齿咬合,着力发挥好法治威力,推动法定责任落实。

紧扣民生关切开展专项审议。每年定期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这是环境保护法和长江保护法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人大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连续多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长江大保护的专题视察活动,深入江湖、河港、堤岸、企业等现场,实地察看长江岸线整治、长江十年禁捕、排污口整治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梳理重点问题,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做足准备。在审议意见中直面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列出问题清单,规定整改时限,确保成因清楚、措施到位、整改有效。持续开展跟踪监督,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报告,特别是针对审议问题清单中指出问题整改效果不佳的,要求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重新整改,重新进行报告,扎实推动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进一步夯实流域和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代表履职监督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把深化两个联系作为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更广泛地投入到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中来,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前谋划提好代表建议。提出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办理好代表建议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长江保护法、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都对磷石膏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省人大城环委也将此作为调研重点,结合上级要求和代表建议方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到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S254葛东线磷石膏路面基层试验段等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情况。为落实调研后提好建议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与代表联系,共同出谋划策,提出了关于推进固体废物磷石膏污染防治及公路领域综合利用研究工作的建议,做到既有情况、说问题,又有分析、提措施,确保了建议的高质量。

注重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在暗访城区水环境治理,对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扬尘污染防治情况等开展调研时,积极邀请专委会委员和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参加。鼓励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并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充分吸纳。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视察过程中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纳入了专题询问的问询范畴,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依法履职、守正创新,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稳中求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