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访杨林山水 品轩井流霞
2024年第10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杨泽钰

      清代刘修爵的《杨林晓渡》有云:“远树红撑余日色,浮萍绿绉认风痕。瞥看矶畔来寒月,半映轻舟半映村。”早听说过杨林山,在橙黄栾木枝叶掩映的秋天,从监利县城自驾出发大概30分钟,来到坐落于长江岸边白螺镇的杨林山风景区。

      走近杨林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子龙岗”。相传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后,率军沿长江南撤。此时,刘备、孙权联军乘胜追击,赵子龙作为刘备的猛将,带领部队埋伏在杨林山一带,截击曹军。据传,赵子龙凭借其白马银枪,杀得曹军人仰马翻,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连曹操也险些命丧于此。尽管史书未有详细记载赵云曾在此伏击曹操,但此类传说在三国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展现了赵云的勇猛和战功。后人为纪念赵子龙在此地的英雄气概,立石为记,命名此处为“子龙岗”。

      三国时期的许多传说与史实交织,使得监利这片土地笼罩在历史与传奇交融的神秘光辉之中。沿着“子龙岗”进入杨林山,上山既可驱车,也可步行。道路两旁有绿树翠竹夹道相迎,缥缈中有香火佛音净化凡心。脚步刚刚踏上巍山之巅,一座建筑雄伟的“天妃庙”立即耸于眼前。庙前的台阶,水绕香炉之仙感神韵,使人不由得仰望这古老的建筑,心中生出无限遐想。站在千年古刹之下,你会忍不住去轻轻触摸那朱红大漆上的历史斑驳,仿佛感受到了千年人海的喜怒哀乐。带着一份穿越千古的时空感走进大堂,飞檐曲顶,凸型凹雕,彩墨壁画,楹联巨匾,天妃娘娘的木雕金身在泥土砖木之上,好似从远方飘来,来看看这山海的变迁,又似亘古不变。相传庙内原先悬挂有明朝宪宗皇帝御笔亲书的金匾一块,上书“天妃圣母肖后元君”八个大字。让人不禁想感叹真是热土一方,好山圣水凭保佑,慈心万里,年丰人寿仗扶持。

      走出天妃庙,伫立江畔,两岸怪石嶙峋,山峦叠翠,峭壁如刀削般陡峭险峻。其中有一处矶头,形如猿臂探入江中,势若霓虹饮江。这一景象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刻江水激荡、石壁陡峭的画面,仿佛与他的诗句相呼应,带来强烈的心灵共鸣。

      山川险峻、江流汹涌,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仿佛还能看到古时的船工们在此江段来回穿梭,正如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江水的无穷变化令人心生敬畏,那种面对大自然的惊险与雄伟不禁令人胆战。

      杨林山西行5公里便是狮子山,又名白螺矶。狮子山的山势西高东低,形如雄狮:西侧主峰奇石突兀,悬崖峭壁,如雄狮仰天长啸;东侧二峰造势迤逦,如狮身遥望远方;山上茅草丛生,如狮鬃毛飘舞,浑然天成。白螺矶与湖南道仁矶隔江相对峙,互为犄角。

      伫立狮子山上,俯视八百里洞庭和浩浩荡荡的长江,轩辕黄帝掘井救民的美好画面也随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扑面而来。望着牌坊上“轩井流霞”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牌坊两边“胜迹永怀轩辕井”“雄风重振白螺矶”的对联,千古流传的华夏文明也似这滚滚江涛一路向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土地也曾见证“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赤壁之战。那时,江上酒酣正烈,英雄们临江赋诗,曹操横槊,慷慨激昂,令人想起苏轼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战火纷飞间,风云变幻,江山易主,然而江水依旧奔腾,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更迭。

      杨林山与狮子山两山都不高,它们天造地设,景色秀美,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