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0年,已经91岁高龄的父亲依然清晰地记得当选县人大代表时的情景。
“那是1954年,各县进行基层普选,凡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的本县公民,都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我那个选区的选举会场设在嘉鱼县城关镇的西街。”据父亲回忆,当时居民们从各家自带椅子板凳参加选举,尽管条件简陋,但选民们都在主持人介绍候选人情况后,认真填写选票,庄重地把选票投入大红票箱。有一些小脚的老太太也颤颤巍巍走至票箱,坚持自己投票,行使民主权利。
父亲1933年出生于咸宁市咸安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初被推荐加入店员工会组织,晚上有了机会在业余工人夜校学习。父亲非常珍惜这些学习和锻炼机会,文化水平快速提高,组织100多户工商业从业人员,参与每天晚上的治安巡逻。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几年的工作积累,让父亲这个外乡来的小店员,被群众一致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此后,父亲更加积极主动地联系服务群众,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经常感慨地说,从我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实是个好制度,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最基层群众的利益。
接力延续父辈的人大情缘,我从2011年开始,先后当选为咸安区、咸宁市人大代表,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正式代表候选人到所在选区与选民见面时的紧张;当选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时的荣耀;回选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和选区监督评议时的忐忑;第一次进行宪法宣誓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现场见证代表们在对“一府一委两院”进行调研、视察、开展专题询问中的敢于发声;收获了提出的建议被列入区政府十件实事时的成就自豪;经历了被组织提名担任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申请辞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接受人大代表评议和自觉主动接受监督的坦然……一个个瞬间、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让我深深体会到: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审议表决、在闭会期间参加活动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实实在在地履职行权、为民代言。
2021年10月,我调入区人大常委会机关,见证和参与了更多的人大工作。到任时正值县乡两级人大换届,我有幸直接参与了市、区人大会议的筹备和服务工作,参与了对乡镇人大会议的指导。特别是在参与起草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对五年来的人大工作进行回顾梳理,结合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成为‘四个机关’”的要求,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谋划,让我对人大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规范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组织人大代表接待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聚力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共同缔造等主题开展代表行动,切实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的活动,作为委员时我也曾参与,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看来,都是各级人大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渠道的有效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果。几年来的人大机关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人大工作讲政治、讲民主、讲程序,也看到了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面对问题善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勇于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看到了基层人大和人大工作者们,正在默默、坚定地发展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将赓续父辈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一如既往坚持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定维护者、自觉践行者、积极宣传者,不断增强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履职能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