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人大力量助推千年古城蝶变新生
2024年第7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图/沈德松 闫 龙 张晓迪

      20231230日,以“最襄阳”为特色打造的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火爆开街,众多市民及外地游客涌入“重生”的古街,3天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了“开门红”。

      管家巷开街即“火爆出圈”是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的生动缩影,充分展现以法治力量推动古城蝶变的生动历程,彰显出市人大常委会守护千年古城、赓续历史文脉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两部条例,筑牢法治根基

      一座襄阳城,半部华夏史。1986年,襄阳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古城名列全国十大古城之一,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之称,既是一张记载和沉淀襄阳发展史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城市名片,也是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城墙保护仍然存在意识不强、体制不顺、执法不力等问题,影响和破坏城墙历史风貌的违法建设、经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守住襄阳的根和魂,推动化解城墙保护中的历史性问题和体制性掣肘,2016年,襄阳市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启动《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从顶层制度设计上为襄阳城墙“防险加固”。

      201612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了条例,自201751日起施行,襄阳古城墙的保护利用开启了全新的法治化篇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已从有形延伸到无形,从“点位状”保护为主拓展为“区域性”综合利用,襄阳古城全域保护与利用提上了议事日程,以切实改变单纯保护城墙遗迹为主的现状,助推襄阳古城完善功能、传承文脉。

      市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高位谋划,组织力量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论证,启动《襄阳古城保护条例》重点立法计划项目。20191129日,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2031日起施行。古城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纳入了法制化解决范畴。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的先后出台,从“点、线”到“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立了襄阳古城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法规体系,成为襄阳近年来地方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襄阳市先后出台了《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规划》《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为古城保护顶层设计体系立柱架梁、保驾护航。襄阳古城风貌得到改观和提升,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和首批旅游休闲街区。

监督发力,法润千年古城

      为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有效推动法规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勇担职责,打好监督“组合拳”。以《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为纲领,采取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专题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督办整改”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并将古城保护和利用作为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议题,实施重大专项五年全周期监督,建立跟踪监督问效机制,推动古城保护常抓不懈、常态长效。

      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将古城保护工作列入监督议题,实施常态化监督。20229月,先后对《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工作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古城9条主次干道,20余个背街小巷,重点就城墙保护、古城内项目建设等进行实地察看,先后听取14个相关单位专题汇报,多次与专家学者、一线执法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对管理体制、城墙安全、项目建设等提出监督意见,形成的执法检查报告得到市委充分肯定。

      为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古城保护利用的重大部署和批示精神,市人大常委会确定将“开展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作为2023年专题询问的主题,将襄阳古城墙保护列为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会议案。

      20231026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深挖细找古城保护、建设、开发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就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人口及功能疏解等8个方面问题,分别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询问,并提出建议意见。

      “专题询问不是一问了之,红脸出汗不是目的,而是在于是否真正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具体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义斌要求,定期听取和审议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以刚性监督推动政府不断改进工作、狠抓落实。20244月,专题询问半年后,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听取市政府关于询问意见办理工作的报告,并组织进行了调研,询问的七大类问题基本得到圆满解决,增强了监督实效。

 

项目建设,焕发蝶变生机

      两部条例颁布以来,初步理顺了条块之间的古城保护机制,强化了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但是要素资源集聚、文化资源挖潜不足,市场化运营主体缺位,古城文旅项目建设滞后。

      省委、市委对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寄予厚望,为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20238月,襄阳市改革组建襄阳古城(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筹协调文物管理、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古城运营等职能。汉江国投注册成立襄阳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襄阳古城投资运营机构,更新改造城内优质资产,精心打造古城及周边游线。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旅资源整合、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自专题询问结束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将项目建设作为监督重点,不断创新监督形式、用活监督方法、转化监督成果、助推项目落地。聚焦管家巷建设、文物场馆陈列布展、古城功能人口疏解、城河美化联通和重点片区改造等项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坚持定期带领代表、教科文卫委开展项目监督情况交流和代表集中监督项目“面对面”活动,助力古城项目建设“加速跑”。项目建设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功能品质的主要抓手。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代表开展项目监督“面对面”活动,视察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管家巷项目运营、县学宫核心游览片区建设,水文中专项目改造,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和推动下,五一当天,单家祠堂、襄王府、仲宣楼、长门开门迎客,小长假期间襄阳古城游客人数突破25万人次。

      站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创建古城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将襄阳古城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发挥“千年古城”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古城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让“铁打的襄阳城”名噪海内外。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