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发挥制度优势 凝聚奋进力——湖北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侧记
2024年第3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李艺美 图/马增科 陈迹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赵乐际委员长向大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代表们在审议报告时一致认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
谋新篇 开新局 启新程 坚定扛起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使命担当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也是人大依法履职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任务。报告开宗明义阐释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代表团团长王蒙徽认为,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原则,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讲政治是态度和原则,更是实践和行动。”甄占民代表说,细细品味报告的关键词、重点项、具体事,会很容易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就聚焦什么;党中央关注什么,就在什么方面用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代表团副团长王玲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保障宪法实施和监督摆在突出位置,将宪法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为推动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这一年,监督法启动修改,爱国主义教育法重磅出台,国务院组织法提交大会审议,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表决通过,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的崭新篇章。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尤政代表对人大立法工作的突出感受。履职首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立法工作呈现分量重、质量高、数量多的鲜明特点。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加速推进,从初次提请审议到表决通过仅用了6个月时间。作为常委会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代表团副团长蒋超良认为,法律的出台“聚焦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夯实了粮食安全法治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是本届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民营企业家何中林代表对公司法的全面修订和刑法修正案(十二)的审议通过难掩激动之情,同时与杨兴铭、刘长来等代表一道表达了对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由衷期待。 在充分肯定立法成果的同时,付胜利、冯丹、熊涛、林建华、张文彤、李少平、雷春华、闵洪艳等代表也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企业发展、城市更新、劳动者权益保障、网络暴力、电动车监管等方面的立法期盼,带到了国家立法机关。 听取审议“一府两院”报告22个,检查法律实施情况5件,组织开展专题询问2次,作出决议2项……一串串数据,就是一份份不负时代使命的人大监督履职成绩单。代表们对常委会各项监督工作如数家珍: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实施情况,发挥法治效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听取和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卫生工作等情况报告,推动解决关系人民幸福生活的紧要问题;到湖北等多个省份实地开展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2023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着重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建立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蔡玲代表认为,这些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力量。 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覆盖面广、层级丰富、方式灵活等特点优势。王志民代表分享了去年参与人大对外交往的经历,他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为宣介中国式现代化、三大全球倡议等主张和成功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听民声 汇民意 察民情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机勃勃、活力脉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代表团副团长王忠林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注重汇民智聚民力,充分彰显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的独特优势。 ——过去一年,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王焰新代表十分关注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他说:“编纂过程坚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和世界各国有益经验。” ——过去一年,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代表履职得到有效保障。汪铁民代表说,常委会架好了听民声汇民智的“连心桥”。李静代表感叹,通过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深切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先进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过去一年,基层民主路径有了许多新探索新实践。李莉代表说:“基层民主渠道越来越畅通,选民接待日、代表有约、代表联系点等让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中。” 密切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是代表履职尽责之基。报告显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418名代表建立直接联系,邀请273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740人次参与常委会重要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两个联系”更加密切、更富实效。在克克代表看来,深化“两个联系”生动诠释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真谛。 亢德芝代表是铁凝副委员长直接联系的代表。她说,铁凝在每个重要节日都打电话问候,带领她深入一线开展修订文物保护法调研,抽出时间促膝长谈。“我感觉非常幸运,非常暖心!她对我的关怀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帮助我提升认知、不断进步。”亢德芝说。 按照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代表工作委员会,不仅优化了代表工作的体制机制,也为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支撑保障代表履职措施实,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质效高。”刘锦绣代表是连任三届的“老代表”,她表示,代表工委的设立,有力加强了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提高代表履职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271件议案、8000余件建议高质量办理,1300多人次代表培训,收集代表反馈法律草案意见建议2985人次,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迭代升级……这是代表工委的首张年度答卷,对此更为切实的感受则在每位代表的心里。从刚当选时的忐忑不安到履职一年后的信心满满,王雪静代表的变化得益于参加代表培训活动的经历。她说:“代表培训犹如下了一场及时雨、注入一针营养剂,让我学懂了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感受到了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责任。”
重实干 做实功 求实效 稳中求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局起步之际,赵乐际委员长就明确提出,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任务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代表团副团长王艳玲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交流会,她体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依法履职之“稳”和提高工作实效之“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保证这一制度全面贯彻、有效运行。 完善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特点和需要的制度机制,是建设“四个机关”的重要基础,也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保障。邱学强代表认为,要持续加大对人大“四个机关”定位的再学习、再落实力度。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全面修订常委会会议工作程序、组成人员守则,委员长会议议事规则,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有力夯实制度基础,保证各方面工作依法有序、务实高效开展。 “新”是周志红代表在审议报告时谈到最多的一个字。她表示,报告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体现新理念、落实新要求,提出“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以国家立法形式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等,都引发了代表热议。与她有相同感受的,还有胡立山代表,他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以决定形式对备案审查作出专门规定,维护法治统一;首次在同一领域同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3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些举措为地方人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代表们对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有着更强的信心和更多的期待。汤维建代表说,要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人大故事。李龙倜代表希望,进一步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置和建设力度。程用文代表提出,适时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开发区(功能区)人大工作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开发区、高新区和新城新区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王建清、孙道军、李刚、高宗余、潘教峰等代表则对加强指导交流、畅通上下联动、建设智慧人大等方面表达了热切期望。 新的春天、新的奋斗、新的进发。踏上新征程,代表们壮志在胸、豪情万丈: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扛起时代重任和人民重托,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