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枝江实践
2024年第2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图/方明柱

近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共同缔造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聚焦省人大常委会“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主题主线,制定出台《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共同缔造·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发动全市各级人大及800余名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助力和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建强平台载体,打通民声传输壁垒 

织密民主“一张网”。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管用、发挥作用”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家+站+点”网络布局,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建成代表之家9个、代表联络站52个、流动联络点168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部分人大代表在自己家中设立湾落议事“听”,人大代表当“听”长,进一步延伸民主触角,让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市人大代表田彩凤在自家农家乐里设置“共同缔造·金葫芦湾落议事‘听’”,附近村民们晚饭过后纷纷来这里“吐槽”、唠嗑,议事“听”成为湾落人气最高、最热闹的地方。为更好地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结合各地特色新建26个专业代表联络站,把代表活动延伸到优质粮、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链,链接企业、合作社500多家、规模养殖户600多家、农户5万多户,通过代表示范引领,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扮靓民主“一条街”。围绕“建好一个点,带动一条街,辐射一座城”目标,以民主大道为轴线,在七星广场建设枝江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基地由宣传廊道、代表风采长廊、人民议事亭和宪法宣誓广场组成,兼具法治宣传、民意征询、议事协商、成果展示等功能,以此为支点辐射带动民主示范街区建设。在民主大道两旁设置民主“小标语”、“小故事”、“微景点”,在沿街企事业单位、店铺和居民住宅小区设立民情意见箱。在仙女小学建立教育系统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开设“民主学堂”,让民主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在海诗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建立纺织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纺织企业负责人定期协商议事,助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活民主“一点通”。坚持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智慧平台双轮驱动,畅通二维码、微信群、电话三大民主“一点通”线上渠道,让群众指尖轻轻一点就能反映问题诉求。推出民情二维码,赋码上墙、送码进村(社区),群众扫码即可联系代表反映问题,实现“码上说、马上办”。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监督微信群”作用,代表手机拍照并定位后一键向相关职能部门精准反映问题,相关部门一周内答复办理结果,一批群众关注的“小事”、“微事”得到快速办理。开通“0717—4401020”选民接待热线,群众遇到急事要事可直接拨打热线电话反映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交办反馈,让民意驶上“高速快车道”。2023年以来,线上共收到群众提出的涉及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微建议”140余件,均得到有效落实。

 

健全体制机制,闭合民意处置链条

丰富“收”的形式,民意款款而来。出台《枝江市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流程规范》《1020选民接待日流程规范》等规章制度,打造“代表有约”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1020”选民接待日活动,每月10日、20日组织代表在代表联络站(点)就近接待选民,市主要领导带头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接待选民,截至目前,市镇人大代表累计接待选民2.2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结合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先后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城区停车管理等工作开展“家站点”问政主题活动90余场次,征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定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代表有约”暨“局长·市民面对面”活动,收集到噪音扰民、不动产办证难等方面意见60余条。将在站内“坐等”选民反映问题拓展为代表主动“走出去”收集社情民意,2023年代表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累计参加屋场会、湾子会等400余场次,走访农户、市场主体3万余家,收集意见建议900余条。

深化“谋”的路径,民智聚沙成塔。完善监督议题征集机制,公开向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征集监督议题,并将群众来信来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监督计划。近两年,将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城区断头路打通等40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为监督议题,真正让群众心中所想成为人大监督所向。全面推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市级层面票决产生10件民生实事项目,9个镇共票决产生66件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持续深化人大代表、普通公民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三查(察)”活动、参与代表议案、建议督办等工作机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渠道。2023年共组织80余名代表、公民参加相关活动,吸纳意见建议60余条。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功能,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对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先后对10多部法律法规草案提出立法意见和建议50余条。在马家店街道试点推行人民议政会制度,聘请参政议政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50名群众担任议政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围绕重大事项决定、立法征询及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定期协商议政,实现民意反映渠道在街道“不断线”、人大监督在街道“不缺位”。

提升“办”的实效,民忧迎刃而解。完善闭会期间建议办理机制,建立意见建议“收集、登记、梳理、分类、交办、转办、反馈、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对代表收集的群众诉求,实行分级处理,属镇(街道)村(社区)办理的,由镇(街道)人大跟踪督办;需提请市级层面解决的,由市人大常委会整理形成民情专报,专题向市委报送,转交市政府办理。督促市政府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承办单位“三位一体”办理体系,健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工作机制,并提请市委将部分重点意见建议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每月在代表联络站(点)将办理进展情况进行公示,由人大代表将已办结事项结果反馈给当事人,由当事人作出评价,真正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截至目前,纳入民情专报的126个意见建议,71个已办结,14个基本完成,34个正稳步推进,7个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办理,已向群众沟通解释。

 

激发内生动力,聚合民力助推发展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缔造产业强市。在工商领域,组织开展“三访三促”(访主体促发展、访部门促优化、访群众促满意)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创建活动,组织800余名市镇人大代表联系3000余家市场主体,3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25家政府组成部门,当好政策“宣传员”,解难 “服务员”。在农业领域,组织开展“三强一促”(强示范、强产业、强基层、促振兴)活动,为人大代表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技术推广、服务协调4类岗位,400余名农业领域人大代表“领岗”履职,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化工代表”李万清领衔成立化工联盟,打造信息驿站、资源平台,企业互为上下游、循环发展,目前,姚家港化工园现有市场主体144家,2023年该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助推枝江跃升至县域经济百强县第83位、中国工业百强县第76位。“米代表”李开梅创办的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粮食全产业链优势,带动社员1000多户,发展订单农业2万多亩,每年开展社会化服务30万亩次,帮助150余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梨代表”周金山牵头建立砂梨专业代表联络站,通过进梨园送技术服务、跑市场销售、办活动推广等形式,助推砂梨品质提升、产量增加、销路拓宽,带动该产业链上群众增收8000余万元。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共同缔造美丽家园。市人大代表孙小华将工业领域的环保科技手段应用到乡村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把荒塘废堰“变废为宝”,建成孙家港生态园,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兴建200亩垂钓采摘园、260亩“七星湿地”、500亩“智能蔬菜基地”。市人大代表、仙女镇周场村返乡创业村民“种花姑娘”罗海霞,牵头成立美丽庭院联络站,每名代表联系5户庭院,通过传授种植技术、开展美丽庭院随手拍等评比活动,动员群众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带动23名泥瓦匠和100余名村民参与到“美丽庭院·共同缔造”活动中来。问安镇6名人大代表齐心协力,通过向上争取、发动群众自筹等方式筹资300余万元,实施袁码头村同心缘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老街整治项目,让百年老街焕新颜。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共同缔造和谐社会。市人大代表、马家店街道白鸭寺社区党委书记柳王洪以“社群创熟工作法”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组织以人大代表、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单位、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业主等力量,实行要事共商、大事共议、急事共办、成效共享,开展“微服务”、满足“微心愿”,白鸭寺社区被民政部纳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市人大代表、宝月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加喜创新推出“一码通管”系统,制作二维码幸福门牌,做到“一户一码”全覆盖,村民坐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政策“码”上看、问题“码”上提、有事“码”上办,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顾家店镇清水溪拆迁安置点的近百家拆迁户,历时10年之久,仍未取得不动产权证,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顾家店镇人大迎难而上,组织人大代表成立攻坚专班,每名人大代表包保5个拆迁户,帮忙问政策、跑手续,目前已完成70余户居民的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逐步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2023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领衔化解信访积案30余起,枝江“信访指数”排名由全省第88位跃升至第3位。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安福寺镇在灵芝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主动清理出让柑桔园、菜园300余亩,筹工筹劳210多个,流转土地3000余亩,并聘请6名人大代表和14名村民担任项目监督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仙女镇李孔海等10余名人大代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在全市率先提出“村民凑一部分、村里补一部分、帮扶单位捐一部分”三个三分之一资金筹措办法,共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建成31口“共享水井”、14口“共享堰塘”,解决了180余户农户26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作者系枝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