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荆风楚韵 湖北印象
2024年第1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陈文华

翻开地图,湖北得中独厚,如雄狮踞于中国中心。奔腾长江,自西向东,在中国中部遇见湖北,留下了1061公里蜿蜒曲折的足迹。江水冲击岁月,描画出湖北别样的风情。


 荆楚山水,水润万物,山泽楚天

湖北山水资源丰富,众多河流与高山、峡谷、平原交错,绘就了一幅幅或雄奇或壮美或灵秀的画卷。长江三峡“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清江八百里美如画,丹江一池清水入京城,长江、汉江交汇泾渭明。经过岁月的沧海桑田,泥沙淤积,古云梦泽演变为今日的平原与湖沼。湖北是千湖之省,湖泊如珍珠散落玉盘般分布。洪湖“极目疑无岸,扁舟去渺然”;梁子湖物产丰富,被誉为“天然鱼仓”;东湖港汊交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

湖北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错落有致,鄂西山地与江汉平原地形最为典型。神农架森林茂密,物种多样,生态系统独特,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殊荣。恩施险峻壮美,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地质遗迹独特。湖北还有金丝猴、麋鹿、江豚、水杉等珍稀动植物,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恩施建始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化石,揭开了湖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序幕。在十堰郧县,发现距今约100万年的三颗古人类头骨化石,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在长阳,发现距今约20万年的人类化石,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区域。荆州鸡公山遗址,距今约5万年,再现了旧石器时代平原地区人类的生活场景。

斗转星移,时间的长河继续向前,当文明的曙光照进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相继发现。湖北是长江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京山屈家岭遗址揭开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面纱,这里的环壕设施规整、建筑工艺高超、聚落等级高,规模大。独具特色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和蛋壳彩陶,大量史前稻、粟遗存,多处史前水利设施,见证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的发达。

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谭家岭古城、三房湾的陶窑场、印信台的祭祀场所展示了先民的生产生活。谭家岭遗址出土的几百件玉器类型丰富、造型生动,其精湛的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三皇五帝”时代,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及其部落,活跃在以随枣走廊为中心的汉水中上游地区,他在农业、医药、商贸和音乐等领域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这里曾是中原文明经略南方的重要枢纽。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城址,也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中心,距今已有3500多年,人们称它为武汉城市之根。

两周时期,楚国闪耀其间。楚人从荆山沮水开始,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得志汉东,北上争霸,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历经八百年,由弱变强,先后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创造了惊采绝艳,恢诡谲怪的楚文化。楚国的青铜冶铸、木竹髹漆、丝织刺绣、老庄哲学、屈骚文学和美术乐舞璀璨夺目,冠绝天下。

三国大事看湖北,湖北三国遗址、遗迹几百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赫赫有名。刘备借荆州,诸葛亮陈说对策,关公的典故流传至今。水镜庄、襄阳城、荆州城、关帝庙、古隆中、长坂坡、关陵等遗址遗迹闻名于世。

湖北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古人精妙巧思,将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中国建筑美学。武当山古建筑群由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组成,建筑结合山形水脉规划,主次分明,大小有序,与故宫南北齐辉。金殿、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复真观、玄岳门等建筑分布其间,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巨大景观。钟祥明显陵,外城于山峦中起伏蜿蜒,碑亭坊像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独特的“一陵两冢”陵寝结构天下少有。咸丰唐崖土司城以山脉、河流、峡谷、溪沟为天然屏障,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见证了“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淅出汉口。明末清初,汉口逐步成为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的商贸中心,位列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晚清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在湖北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创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企业,为中国近代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对中国乃至亚洲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湖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朴诚勇毅”的湖北人民冲锋在前,湖北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江岸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昌都府堤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议的政治宣言……推动湖北革命不断向前。湖北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和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转折地。黄麻起义、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无不书写着湖北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荆楚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湖北群星闪耀。楚庄王成就霸业,政治家季梁、孙叔敖、张居正、张之洞主政一方。陆羽《茶经》传天下,李时珍《本草纲目》传后世,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民主斗士闻一多,哲学大师熊十力、汤用彤,经济学家王亚南,语言学家黄侃,剧作家曹禺,史学家王葆心,考古学家李济,地质学家李四光,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李汉俊、董必武、李先念……无数英雄豪杰、贤人逸士才子与湖北山水辉映。

道家学派发源于楚,郭店楚简记录道家文献《老子》《太一生水》。屈原开创“楚辞”体,书写《离骚》《天问》名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诗句流芳百世。宋玉开创汉赋,留下佳作《高唐赋》《神女赋》。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千古流传。

湖北留下众多名诗。孟浩然在襄阳夜归鹿门,写下“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李白写荆楚山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崔颢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苏轼写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毛泽东写武汉,“极目楚天舒”“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楚文脉蕴含的崇尚自然、浪漫奔放、艰苦奋斗,兼容并蓄、趋时拓新、和谐友善、诚实守信的精神特质延续千年,在新时代将继续闪耀光芒。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