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铭新街13号: 中组部在武汉的历史见证
2023年第10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韩扬

    武汉中组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13号,是1927年中共五大后中组部在武汉办公的地方,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建国前保持原址原貌的中组部旧址。


武汉中组部旧址的地理位置——老汉口模范区

    铭新街13号位于老汉口模范区。模范区原指汉口华界与租界接壤的地域,源于孙中山要将武汉建成“模范之市”的构想。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智街办事处管辖范围,西起江汉路,北抵京汉大道,东至大智路,南到中山大道。在当时看来,模范区效仿租界建立,可与租界媲美,堪称汉口华界模范。

    在当时,模范区的房屋都有一定标准,茅屋、板房一律不得修建,均需建成甲级砖木结构或质量较好的房屋。临街铺面也要建成开放型的大铺面。铭新街13号就是模范区2000多栋房屋中的一栋。与之毗邻的大福里,现为武汉市第十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房屋原主人是辛亥先驱、湖北军政府理财部长李作栋(李春萱)。


武汉中组部旧址——铭新街13

    铭新街13号是一栋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的二层独栋式建筑,临街开放,风格中西合璧、典雅大气。13号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260m2、建筑面积521m2。据李作栋的孙女李良丽女士回忆,13号曾为李作栋四弟李秉纬的至公法律事务所。后经董必武介绍,转租给中组部作为办公地点。

    19261010日,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武汉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原在上海的中组部、中宣部、军委、农委等中央机关及工作人员陆续迁至武汉,以今天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为中心,在方圆1公里内办公。

    1927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中共五大后,中组部自汉口贯中里迁往汉口铭新街13号办公。铭新街13号由宋侃夫租赁下来,作为中组部及中宣部的固定办事场所。当时已到了大革命后期,革命形势逐渐由高潮转入低潮,中共党组织由公开转入地下,办公环境更为艰苦。中组部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几乎每天都要开会研究干部问题。相关会议议题和干部人选有的由组织部提交,会议决定也由组织部落实。组织部工作人员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工作,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中组部的工作人员有李维汉、陈乔年等,李维汉任组织部部长,陈乔年任秘书长。中组部的实际工作由陈乔年负责。陈乔年作为中央机关和组织部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参与组织人事问题研究与决策,并负责落实,为党的组织建设作了大量实际具体工作。1928年,陈乔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留下遗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便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26岁。

    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共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遭到逮捕和屠杀,工会、农会等群众团体被查禁、解散。面对严重危机,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党的组织工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迅速完成工作形式的转变,高效地将全党各级组织转入秘密状态,安排撤离大批干部,开展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192710月上旬以前,中共中央机关陆续迁回上海,中组部也从铭新街13号迁走。


中组部在武汉的历史贡献

    中组部在武汉仅仅工作几个月,但武汉时期却是中组部在新中国成立前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因为中组部的正式建立并逐步健全是在武汉完成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没有设立组织部,由专人分管组织工作。中共五大之前,虽然组织部名义上已建立,但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工作人员,后期就实际不存在了。然而五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已从中共一大时的50多名增加到57967名,大量的组织工作也就摆上中央的工作议程。

    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建设,中共五大通过了《组织问题议决案》,中组部自此正式建立并逐步健全,第一次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工作人员,建立了规范的组织工作制度。中组部内设秘书处、组织科、党员登记处等部门,并在武汉建立多个办公地点,其中汉口铭新街13号是组织部机关所在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长或秘书一人办公、无工作人员办公的现象,初步完善了中组部的工作机制。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组部在武汉积极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历史危机关头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坚强保障。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