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三主联动”强化监督 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第10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宜昌市人大财经委

    近年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广泛联系市场主体,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责任主体认真履职,加强代表主体、市场主体、责任主体协同联动,有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宜昌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三主联动”,汇聚优化营商环境多方力量

    撒开人大代表主体监测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涉及法治建设、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关系40多万家大中小微各行各业的市场主体。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数多、分布广、履职能力强等独特优势,把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人大代表行动,要求乡镇人大代表每人联系3个、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每人联系5个市场主体,组织7000余名五级驻宜人大代表,与近3万家市场主体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形成了人大代表主体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立体监测网络。

    打造联系市场主体直通车。市场主体处于市县乡村各个层面,行业业态千差万别,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期盼强烈。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组织人大代表采取上门访和电话访、网络访、问卷访、座谈访相结合的方式,和市场主体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及时收集市场主体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矛盾困难、评价意见、对策建议,运用履职平台向各级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反映,让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生产经营一线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够直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搭建责任主体落实快速路。过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任务主要来自于上级部署,工作水平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上级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容易得到重视。市县乡人大及时收集梳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市场主体时收集的意见建议,向责任主体及时反馈一线的期盼和小微企业的问题,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倒逼强化基层导向、问题导向,动真格及时解决问题。两年来,共有3693名代表反馈收集问题及建议6599条,县乡人大梳理后交办2759条,已办理2055条。

    推动形成协同监督信息库。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市人大专(工)委之间的协调、市县乡人大之间的联系,建立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共享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相关信息,协同开展相关活动,确保监督同心、发力同向。市人大财经委定期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题教育办、12345”热线、“双千”服务办、非公企业服务中心、信访办、监委举报投诉中心等平台沟通交流,掌握相关信息,分析变化趋势,为发现问题精准、监督指向精准奠定基础。两年来,市人大财经委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8000多条。


深入调研,剖析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宜昌市各级人大突出问题导向,连续5年组织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破解执行难破产难、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等专题调研,深入剖析重点问题,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深入。

    深入调研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不少村和社区依然在出具已明确不由村和社区出具的证明,亲属关系、家庭住所之类的证明还经常被要求出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不胜其扰,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力量深入多个社区明察暗访,督促相关部门查找原因,提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治理措施。20221月至7月,城区各社区开具证明的总数平均在20份左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比前年同期减少了90%

    深入调研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围绕“破产难、执行难”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影响执行、破产案件时效的深层次因素,向市委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持续督办落实进展,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全市法院办结破产案件31件,比2021年办理12件同比增长158.3%,办理破产案件数量由全省市州第七上升为第二;全市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减少35天。

    深入调研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在2022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过程中,猇亭区多家企业反映意外停电频繁,给企业带来损失,损失最严重企业的金额高达1500多万元。市人大常委会把这一问题纳入专题询问的典型案例,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提高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电力保障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健全意外停电损失分担机制等建议。推动市经信局、宜昌供电公司、猇亭区政府及时整改,实施“全主全备双电源”改造,避免了新的损失发生。

    深入调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2345”热线投诉记录发现,宜都、长阳有群众多次投诉供气单位垄断居民用天然气表泄露感应、报警、断气联动等设备安装市场,但一直未得到解决。市人大财经委协调相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有关部门积极作为,约谈相关企业和争取省局支持双管齐下,尽快制止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县两级住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行动,督促相关企业整改,恢复了正常经营秩序。

    深入调研短板弱项问题。快递物流是宜昌物流发展的短板弱项,全市大多数快递需到荆州中转,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了时效,企业意见大,群众不满意,人大代表多年提出相关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提出政府重视不够、部门职责不明、市级投入不足等问题和相应改进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整改。目前,从宜昌境内直发的件量已占34%,以前90%需到荆州境内转发的局面明显改善。


综合施策,显现人大监督工作刚性特征

    加强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工作和营商环境的重点,每年选取12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外商投资法、旅游法、电子商务法等执法检查,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联动开展执法检查,纠正了法律实施中存在的偏差,推动营造审慎监管、有序竞争、积极创新的法治环境。

    听取专项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突出监督重点,保持监督强度。2021年、2022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2023年听取和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破产审判工作的报告,并对专项报告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两次满意度测评。      

    组织专题询问。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市人大各专(工)委同步开展6项相关调研,通过15个渠道收集问题及建议6600多条,筛选10个典型案例组织拍摄暗访专题片并在会上播放。10位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政务服务、市场环境、法治保障等方面,对14个部门进行了询问。市委书记出席提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主持,“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参加,常务副市长表态发言。专题询问对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形成了强大压力,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氛围,使有关问题迅速提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13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有11个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其中,4个县(市、区)连续2年开展专题询问,把监督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纳入民主评议。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取56个市直部门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并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责任单位优先纳入,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列为重点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评议意见,交办问题清单,促进政府部门责任落实。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政府工作部门和垂直双管单位工作满意度测评。2022年底,当阳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历年满意度测评结果,为53个市直单位绘制5年“满意度”排名走势“曲线图”。当阳市委以“曲线图”为参考,对满意度达到85%的单位,给予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加分奖励,对两个排名下降明显、长期靠后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民主评议,评出了压力动力,评出了部门履职新业绩。


追踪问效,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回访市场主体评价。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重视排名,更要重视人民;要出好经验,更要有好体验。市县乡人大每年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回访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的市场主体,请经营者对解决问题、采纳意见的效果作出评价,对当地营商环境变化作出评估,并将评价情况汇总分析,向政府及主管部门通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通过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向全市财经领域人大代表征集对全市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根据市场主体评价和人大代表建议,确定新一年的监督重点。

    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市县乡人大对监督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列出清单,转交相关单位研究整改,要求逐一对照检查,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力求一次监督真正解决几个具体问题。通过对城区菜市场建设管理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解决了菜市场转供电价过高等问题,减轻了经营者负担;推动城区三分之二的菜市场实现产权国有、专业化经营目标提前达到,建立了解决菜市场相关问题的长效机制。

    实行持续跟踪监督。市县乡人大主动响应党委工作部署,重点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档,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督办整改、审议整改情况报告、两次满意度测评环环紧扣。人大代表联系市场主体、监督责任主体常态化开展,实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了对责任主体的监督力度,促使工作持续扎实开展。

    沟通各方协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重视支持下,将党委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经济监督、舆论监督协调贯通起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平衡发展、日益深入。20228月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之后,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相关问题整改方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进督办,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不到半年时间,20家责任部门制定的64项整改措施,有58项如期完成,6项持续推进,1013个具体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得到市场主体充分肯定,被中央、省级媒体广泛报道。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