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最深的夜 最亮的灯
2023年第7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李建辉

    仰望苍穹,夜已深,灯还亮,人未眠。流年岁月中,有多少难以忘怀的曾经,轻轻拾掇起美好的记忆,那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每年40万字、100多篇文稿,仿佛记录着研究室365天的足迹和心痕。痛并快乐着,这本就是永恒的真理和生活的本质,正如文字工作。宛如一朵丁香花,招展枝头,无需欢颜,但已感受到怒放的生命。

    最深的夜,办公室总有一盏最亮的灯。有人说,研究室是人大的参谋部、智囊团、宣传队;还有人说,研究室是人大工作的眺望者、人大智库的担当者、人大发展的推进者。每天面对接踵而至的材料任务,无论是综合文稿起草,还是人大新闻宣传,惟有夜以继日,不断的奔跑。近年来,很多文稿是急件,有时前一天接任务,第二天就要出成果,甚至上午接任务,下午就要交材料。遇到召开重大会议、起草重要文稿的时候,加班加点到凌晨甚至更晚,已是研究室工作的新常态。机关六楼,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的,无论是夜幕缓缓降临,还是黎明悄然而至,这盏灯陪伴着我穿过漫漫长夜。机关大院,除了不远处工地的轰鸣声和沿江大道滚滚的车轮声,就是爬格子的键盘声和心跳声。夜色里,灯光下,字节跳动之间,或发光,或黯淡,或乏力,但我和同事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用无声的汗水铸就忠诚、诠释担当。

    最深的夜,回家之路总有一盏最亮的灯。晚上离开办公室后,舒展双手,跺一跺脚,挥去一天的疲惫,踏着小步回家。一路上,感受江风轻轻拂过紧绷的脸庞,静静梳理一天的思绪——今天做了些什么?工作中有哪些不足?哪些文稿可以再完善?明天手头的工作如何推进……沿途看着街道两边房屋内的灯光,心里不禁猜想:哪一盏灯光后面是在等待着归人,哪一盏灯光后面是一家人幸福的团聚,哪一盏灯光后面还在为生计操劳。武汉的夜,尤其是冬天,特别冷,紧张忙碌了一天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在寒夜中抖擞。穿过几个街区,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口,轻轻地掏出钥匙,蹑手蹑脚地迈入家门。客厅墙角处有一盏卡通小台灯,灯光虽弱,但很温馨,似乎在等待着谁,呼唤着谁。自从进入研究室,家里无论多晚总有一盏灯亮着。父母和妻儿已进入梦乡,于是,自己也囫囵地睡去,不忍惊醒。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孩子的懂事和可爱,正是那一束柔和的灯光,才使我在茫茫夜色坚定执着、一往无前。

    最深的夜,内心深处总有一盏最亮的灯。世上有许多灯,但只有心中的希望之灯是最美丽的。文字工作是一项“无名的事业”,它不显荣于人前,却辛苦于人后。走上研究室的新闻宣传和综合文稿的岗位,意味着“三多三少”:加班加点多、陪伴家人少;失眠头痛多、一觉睡到天亮少;挨批评受委屈多、欢声笑语少。有人把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称为工作上的忙人、经济上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退缩,一种是前进。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凭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和民主法治的信仰,凭着对文字工作的热爱,我和处室的同事们始终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把奉献当作一种责任,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于无声处写华章。正是有了这盏心灯,我们才能守护好文字工作者的精神高地。


                                                   (作者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