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倾力优化营商环境—— 项目“加速跑”背后的人大力量
2023年第6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刘永 李小锐 李明泉

55日,位于十堰市郧阳区的湖北昊朔公司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一块块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新鲜出炉。“项目签约10天完成立项、征地、环评等40多项手续,45天完成7万平方米厂房建设,50天建成4条生产线,120天试生产……”提起项目建设中十堰市和郧阳区的优质高效服务,公司董事长裴明盾赞不绝口。

5月的十堰大地,草木竞绿、生机勃发,一批批大项目快速引进,一批批新项目加快落地,一批批好项目提前投产……这背后蕴藏着功不可没的人大力量。

“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大及其常委会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说,2019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组合拳”,助力十堰市连续三年荣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进入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

抓关键:把“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到位

近日,十堰华融智能公司新工厂项目负责人宋健,一次性拿到了土地不动产权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开工必备的五大证件。“五证同发大大压缩了项目周期,我们的项目将比预期至少快一年时间建成。”宋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城市,市人大常委会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列为监督工作的“重头戏”,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专题监督。20199月的专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7200余人次,向3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收集各方面问题1633项: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用时长、多头跑;部门信息不共享、交叉管理、多头管理、重复审批;窗口人员业务不熟、态度冷淡,对政策研究把握不准的问题突出等等。面对一系列痛点、堵点、难点,如何进一步推动提升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水平,真正做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认真整改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反馈的问题和审议意见,切实将‘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到位。”师永学要求。10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及33项问题清单集中交办市直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新建1.8万平方米的市民服务中心,组建行政审批局并对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划转,开展多轮审批项目清理,全力推进审批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推动全市24个部门129项审批权限集中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用一枚印章代替过去的24枚印章,较好地解决了阻碍市场便利发展的“公章马拉松”和“审批长征路”问题。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中介收费高、不动产办证难及环评、消防等问题仍然存在,半年后市人大常委会对整改情况进行的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3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投了“不满意”票。

“公积金、社保等审批权应进行政审批大厅而未进的问题还未解决。”“审批历时长,盖章、收费、中介、材料多的现象在部分领域和部门依然存在。”……

20205月,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行政审批改革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背靠背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6月,召开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优化行政审批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行政审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意见。

在行政审批权力上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于2022年建成市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40个部门数据共享互通,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秒批办”“智慧办”;深化“一门、一窗、一次”改革,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办理时限、办理环节大幅压减;推广“一链通”审批服务,推进跨省通办,“襄十随神”城市群、市县两级356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企业开办、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注册的办理,现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理完毕。”耀泰劳务公司黄哲连声说“方便多了”。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宋敬美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879项减至215项,减幅达75.5%。昔日“群众多跑腿”,今日“数据多跑路”,成为十堰利企便民的生动注脚。

清法规:对“政策打架”问题不放过

“同属汉江干流湖北段,有的乡镇在禁捕范围,有的不在禁捕范围,不合理。”“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有关条款不符合新修订的土地承包法精神,不利于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议及时修订。”……

20214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升级,组织开展全面清理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走访调研中,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政策打架”问题反映强烈。

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城管执法等市直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要求结合法规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市场主体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存在问题”“修改建议”逐条清理。经过紧张工作,当年4月下旬,53家市直部门针对50余部地方性法规的70余条条款,提出了130多条修改意见建议。其中,4部地方性法规或有关关键条款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现象较为集中,建议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与近年来新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一致,建议删除或取消部分条款;《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在机构改革前出台的部分地方性法规中,有些条款已不符合当前管理现状,不利于市场主体和基层实施,需进行相应调整;《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在上位法修改后未及时跟进修改,在专业术语表述、污染防治措施、各主体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与上位法不一致,应及时修改等等。

这些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会议专题审议讨论,形成审议意见交“一府一委两院”落实;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专题报告,大部分意见建议在省级层面得到逐步吸收采纳。

聚合力:对营商环境“顽瘴痼疾”出重拳

“自收到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反馈问题清单后,我局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成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真查真改,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落地。”在20214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市财政局负责人报告:“涉及到我局的18个问题,我们全部整改到位。”

2020820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决定用2个月时间,对市“一府两院”16个部门依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为把10多年来首次开展的这项工作做好,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周密部署。当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34名常委会组成人员、49名社会各界代表,对16家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集中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经加权计算综合得分,市财政局名列前茅,但该局同时存在政策宣传、资金支持、惠企服务等9方面18个具体问题。

“针对生物医药类企业资金扶持不够问题,市财政2020年、2021年分别统筹安排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4600万元……”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反馈的每一个问题,市财政局都落实了整改措施,该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近5000字整改工作报告中,4000多字是整改举措,可谓“干货”满满。

除了市财政局,被评议的另外15家部门提交的整改报告,也都是追着问题走、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据介绍,专项工作评议后向有关部门交办的300多个具体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优化了服务,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便利;降低了税费,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充沛;放宽了准入,市场环境更加开放透明;强化了法治,企业经营预期更加稳定向好。

破难题:将工程项目建设“快车道”建起来

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工程项目建设能否加快推进,关系重大。2022年,针对城区项目建设前期手续不够快、进度不理想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又一次将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纳入监督范围。9月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全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取得初步成效,但困难还比较多,差距也不小。

“工程项目审批过程中仍然需要重复提交资料,信息没有完全实现共享互通。”“图审中介机构只到项目现场转一圈,就要企业缴纳几万元评审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不小。”……

在与中心城区20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负责人座谈会上,调研组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当场收集“辣味”十足的意见建议25条。10月底,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将4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和25件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诉求转交市政府及14家市直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地区政府办理落实。

“要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将工程建设的‘快车道’真正建起来。”在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专题交办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贤国明确要求。

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全面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多评合一、多证齐发等措施;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工业“标准地”出让和“五证同发”;积极扩宽项目融资渠道,引导推广“产业升级贷”“助企纾困贷”“科技创新贷”,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办理111个,受理审批事项234件,通过“一张蓝图”策划生成项目35个,实行并联审批事项199件,图审项目44个;全市“一网通办”率达99.94%、减时率达89.46%,上线“一事联办”主题事项72个、导引式服务主题事项94项;脱钩改制或注销30家作用有限、可有可无的“红顶中介”……市政府及有关单位4月底提交的整改报告显示,市人大常委会202210月交办的工程建设领域4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和25件突出问题,除1件问题属于省级及以上权限外,其余已全部整改到位。

“丹江口市政府仅用40天,就把331亩‘七通一平’的标准地交给了我们,拿地即开工。”正威(丹江口)项目总裁王玉新说,真正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护商、诚商的浓厚氛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510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对市政府及14家市直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地区政府整改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25件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问题全面整改。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