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在公开透明中彰显民主进步
2021年第5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黄兴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受人民委托并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公开透明不仅是人大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大工作只有越来越广泛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所了解,才能够在更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监督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立法、监督权时,以向社会公开作为行使权力的重要原则,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比如,立法听证会的推行和法律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监督工作向社会公开,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直播,邀请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和常委会会议等等,人大行权履职的过程正一步步公开透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从庙堂之高,逐渐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监督公开之路越走越宽

200711日,监督法施行。监督法确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一波才动万波随。监督公开原则如一种推动力,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打开了新局面。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最重要的是监督过程越来越公开透明,更贴近民意。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告之于民”,财政预算信息应是高度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地制订与发布,并应持续、动态地接受公众的监督。近年来,各地人大持续推进预算公开的努力令人瞩目。

20091023日,广州率先在网上公布全部114个部门预算,这是中国内地城市第一个将政府账本比较完全地“晒”在阳光下,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政府到底花了多少钱,以及钱到底花到什么地方了。这一天,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一度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

广州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雪说:“同以往财政预算很难为广大纳税人所熟悉、了解相比,这次网络公开行动意义重大。它使得以往只对少数人开放的财政预算报告完全向社会公众透明化了。”

随后,各地预算公开进入新境界。从2005年开始,浙江温岭人大开始探索参与式预算,所谓参与式预算,是指人民群众以民主恳谈为主要形式参与政府年度预算方案协商讨论,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全口径预算并决定预算的修正和调整,进而实现实质性参与的预算审查监督。此举不但实现了预算公开,更可贵的是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到预算审查监督中来。

2015年起,广东省实现了县级以上全口径预决算全公开。20174月,黑龙江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全面实现与政府预算执行系统联网。全省各级人大均可通过联网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人大均已实现了预算联网监督,联网系统的建成对于推进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预算监督工作,其他监督方式的公开也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为执法检查‘广而告之’叫好”“执法检查请市民点题的启示”“执法检查问计于民好”……以上是近年来各地媒体报道人大执法检查工作通讯的标题,从话风中不难看出,公开已成为地方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扩大社会公众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有序参与。各地人大开始就监督议题公开征集建议,并成为常态。

专题询问水污染防治和道路交通安全,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的重要监督课题。在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媒体向市民征集意见和询问问题。

专题询问不但要注重民意征集,而且要注重过程的公开。

2019520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人大重要工作的新闻发布将实现常态化,今后的专题询问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全程电视和网络直播。

“作为政治老师,我们会向高一年级的学生们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但这些知识也是来自课本书籍和相关的新闻报道,自己从来没有亲身接触过人大的实践活动,难免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这样直观的参与体验,让原来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来自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的刘湘琼老师这样说。2019919日下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受市人大常委会邀请,来自首都部分高校、通州区部分中学的16位思政课教师,现场观摩了专题询问,这一活动消除了人大常委会的“神秘感”,提升了人大透明度和公信力。

实践证明,公开是天平,能称出人大履职的分量;公开是标尺,能丈量人大与人民之间是否有距离,只有将人大监督工作公开、真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够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立法公开之门越开越大

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推进开门立法,努力探索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新途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要求。

近几年,地方人大在立法过程不断加大公开力度,包括立法项目公开,立法机关的会议公开,向社会公开法案文件、资料和审议讨论情况,允许公众旁听立法机关审议讨论法案的会议,允许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相关立法活动等。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正成为鲜明的特征。

2015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每年都要对外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总结分析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情况。从2018年到2020年,报告中的主题词分别为:地方立法公开进步明显,地方立法公开进步显著,立法透明度保持稳定。这充分说明,立法的公开透明已成为地方人大立法的重要特征。

2016131日,《河南省地方立法条例》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实施。这部条例坚持开门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完善法规立项、起草、审议等各环节中社会各方的公开参与制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行政法学博士、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主任周伟表示,这可能是在地方立法中第一个把公开立项论证制度列入其中的。

数据显示,各省级人大,有立法权的市、县级人大,均已开始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五年立法规划建议项目、下一年立法项目建议和相关法规内容。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民主立法新方式,出台《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市民库工作规则》,公开招聘人员、组建“地方立法市民库”,进一步促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首批地方立法市民库成员共55人,有别于立法专家库,其成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包括村居乡土人才、基层社会工作者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的行业代表,兼顾渔区和山区人民、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地方立法更加符合基层群众需求。

作为“开门立法”的一种制度创新,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批复上海虹桥街道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16年,首批10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到2020年,基层立法联系点从首批10个增加至25个,覆盖上海16个区。这些联系点发挥了“有序参与立法规划编制、法规草案意见征集,以及立法后评估,推进立法全过程民主;不断拓宽公众有序参与渠道,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在依法管理有关事务中持续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仅2020年,上海市就有37件次法规规章草案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17个联系点参与意见征集、立法评估等工作,共收集到105条意见建议,其中37条被采纳。

20198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言人形式的记者会,两位发言人首次登台亮相。由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这对地方人大立法公开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有法学专家认为,当下法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已成为立法常态,立法机关如何采集、吸纳民意等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对立法意见的反馈机制仍有待改进。人大法工委发言人制度的确立,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有利于满足公众参与立法的需求。从这个意议来讲,这一制度可视为立法公开的新起点,其前景令人期待。

              

公民旁听内涵越来越深

公民旁听制度是指具有合法身份的公民凭有效证件遵循一定的规则、程序、要求,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制度。

19858月,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最早邀请公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从此,“旁听人大会议”的消息经常在大众新闻媒体中传播,并引起公众的积极反响,公民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19891月,云南省昆明市第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拓展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更多的公民直接了解昆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内容、程序、方式,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出台了公民旁听办法,正式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在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会议设立了公民旁听席。在八届人大两年多的任期内,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邀请各民主党派、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职工以及青年学生、街道居民和新闻工作者共520人次,旁听3次人大会议和14次常委会会议,对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公民旁听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9年新春伊始,贵阳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尝试“市民旁听并可作建议性发言制度”,开展4年多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68人旁听了39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200多条建议,对国家机关改进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人大》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此后,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开始在各地人大逐渐确立起来。根据这些制度和办法,旁听公民可以对会议议题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由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研究处理。

20121026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市人大常委会培训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又一次走进庄严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开展模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表决通过议案的实践活动。至此,市人大常委会从2006年启动“走进人大”活动以来,已经有555000多位大中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和其他方面人士,来到市人大常委会,亲身体验上海人大履职过程。“走进人大”活动也伴随上海人大工作前进的步伐,走过了7个春秋,成为上海人大工作走向公开透明的重要见证。

“城市建设与功能规划布局上应充分考虑民生问题”“城市棚户区改造在规划时,应先注重民意调研,听取居民意见”。20191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参与者有退休职工、企业负责人、高校学生等等。此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旁听四川省人大会议的公民。目前,四川省人大已建立旁听公民建议收集制度,对于旁听公民在人大会议结束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的建议,特别是具有前瞻性和专业性的建议,将收集汇总后转相关部门研究参考。

在旁听过程中,能亲身接触人大行使职权的过程,有参与者直呼:“旁听一次会,胜读十年书。”

当前,大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已实行了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走进人大会场,见证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过程。这不仅进一步密切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公民能更好地知晓人大行使职权的情况,也进一步增强了人大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在为地方人大工作公开透明不断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社会的民主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和网络媒体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日益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这就要求地方人大工作要积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民群众对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新期待,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公开透明的层级和质量。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