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水乡泽国菱角香
2020年第10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图/吴迪

武汉市新洲区的涨渡湖,远古时为云梦古泽东坡地,当时的涨渡湖与长江相通,北纳举水、倒水,湖中的岗地则成为一个个湖嘴、孤岛、沙洲、滩涂。素有“汛期一湖水,枯水一片荒”之称,故因“涨水为渡、落水为湖”而得名。去涨渡湖湿地公园游玩,定会见到池杉林“破水而出”,形成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湖中有鱼的特有美景。这里一度成为市民打卡体验的“网红”景点,其水上森林被网友们称作是中国的“绿野仙踪”“雾森幻境”。

初秋,不妨去看看涨渡湖菱角拥挤生长的景象,感悟一下菱角藤蔓蓬勃的活力。可随手采摘几颗嫩菱角剥米生吃,那脆生爽滑的口感定会让人一生难忘;若有幸做客渔家,进而被邀共进晚餐,吃上几颗清水焖煮的老菱角,那你已成水乡人欢迎的座上宾。要是碰上“菱角采摘节”,菱角覆盖的多数湖、港、沟、汊,几乎随时随地能听到玲珑婉转的民俗歌声,让喜悦之心也跟着歌声随风荡漾。瞧,远舟缓缓近来,舟上佳丽专挑《采红菱》这样的金曲:“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她们绾起衣袖的干练,白皙红润的俏颜,伸手进水的娴熟,韵味十足的节奏,一不小心忘了专业的吟唱和高雅的气质太过华美,将人画和谐的“世界湿地公园”硬是抬高了一个档次。这和美的画面,在秋风吹过的艳阳里,人面与菱禾相映成趣,红菱、青菱、紫菱家野安然相生,老人、青年、小孩不同年龄忘年咸集,将荒年野食野菜的采集故事,演绎成了丰年野趣的农家盛典。

儿时,老家门前有几口大小不一的池塘,水面上长些不同品种的菱叶,菱叶下面熟了的脆嫩菱角。菱角采回后,倒进盛够清水的木盆里分拣,浮在水面的是嫩的,先捞出剥米生吃或做配菜;沉在水底的是老的,因生吃口感不好,故煮熟吃,或剥米晒干备做他用。倘若采摘的菱角足够多,也可以送些给邻居分享,若还是嫌多,不妨去集市“试水”,或许城镇的菱角“美食家”等了许久,享受一回“明天还来不?”的关切。倘若能再换些买盐的零花钱来,也算是不辜负“菱角香 没饥荒”的另类赞美。那时,采菱人多是划着大腰盆采摘菱角,避免直接下水遭受水浸的伤害和蚂蟥的叮咬。腰盆置于水中,里面放张小凳,人躬身坐下,由于动作单调,久坐会腰酸背痛。翻开藤蔓式的丛丛菱叶,新鲜的菱角才算湖区人真正的“水果”,其外形有的像牛头、有的像马扎、有的更像元宝。采菱人用手当桨,将腰盆划进菱角秧中,一手提起菱角秧子,翻过来一旋“采老留小”,让后来的“菱角客”也能有所收获。腰盆过处,菱角秧子分出一条水道,一些菱苗被弄了个“背朝天”,但丝毫不影响菱角的生长。

你看,剥开鲜嫩的菱角,是奶白色的果肉,像极了婴儿粉嫩的小手,惹人生怜。闻闻刚刚剥开的菱角,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称得上真正的“水乡妙品”。若尝上嫩菱一粒,清甜满口唇齿留香,“菱角是个怪,越吃越爱”。袁枚在《随园食单·新栗新菱》中记载:“新出只栗,烂煮之,有松子仁香,新菱依然。”他是说嫩菱角便可煮着吃。其实,熟食老的菱角,滋味更美,煮熟的菱角香气扑鼻,甘糯香甜,其味胜过闻名遐迩的罗田板栗,丰富的营养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可做成多种菜肴,亦可熬成老少皆宜的粥食。

涨渡湖的菱角还是有味道故事的。据说,用菱角煮粥时,菱角去掉外壳,用清水洗净入蒸锅蒸熟,再把它切成小丁,放到粥锅中一起煮小许,调匀以后取出就能食用。湖区老人讲,以糯米为主,主辅菱角,配以莲子、芡实与香料,这样的“菱米粥”便成人间极品。相传“康乾盛世”时,鄂东地方官曾将“菱米粥”加进涨渡湖 “黄颡鱼”的汤汁,惹得乾隆爷龙心大悦。《本草纲目》中说,食菱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并称“菱实粉粥益胃肠,解内热”。食菱还有行水、祛暑、解毒之功效。“莲湖畈”的菱粉糕曾是湖区的传统食品。取菱角去壳晒干磨成粉,再混合糯米粉,加白糖拌匀,入笼屉旺火蒸熟,取出切块即可食用,味道非常可口。《红楼梦》中写道:“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姑娘们吃点。”说的是老菱角米粉做成了糕点。当然,还有老菱角米炖排骨、嫩菱角芯炒肉片等,排骨与肉片浓郁的香气与菱角淡淡的香味组合,口感与营养互补得恰到好处。

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四道沟”的渔家女子携着采满的菱角上岸。我剥开一枚轻咬,菱角味儿充盈满口,汁水如乳,甘甜如泉。亦如见到白居易的《看采菱》诗中所云:“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绕城菱莲一千顷,三秋菱歌满街头”的场景。其实,这涨渡湖的菱角,分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难得的乡土美味。菱角外形棱角分明、内核充盈富足的特点,亦如涨渡湖人正直而内秀的性格。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