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市长王远鹤讲述脱贫攻坚任务—— 扶上马送一程,帮贫困户“断穷根”
2020年第6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张进 孙方成 马丽娅 图/陈勇

“农家乐纯收入7万多元,卖了3000多只土鸡和不少鸡蛋,纯收入6万多元,去年总纯收入超13万元。一家人彻底‘断穷根’!”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市长王远鹤接受笔者采访时,谈起贫困户余达鑫的“脱贫记”,十分欣慰。

    余达鑫今年51岁,原籍汕头。1994年,他遇到在汕头打工的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姑娘余存贤,两人结婚后回到茅井村生活。

    余存贤的家庭十分困难:祖母年迈,父亲体弱,母亲患有精神障碍疾病,3个妹妹尚年幼,全家仅靠她一人打工维持生计。

    余达鑫接过这个家庭的重担,期冀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困境。2002年起,他先后尝试养鸡、养羊,均创业失利,还背上20多万元债务。无奈之下,2008年余达鑫举家到县城谋生,他打零工,供养儿女读书。为还债,夫妻俩节衣缩食,早餐都舍不得吃,余达鑫因此落下了慢性胃炎的病根。

    2015年,精准扶贫的惠民春风吹到茅井村,余达鑫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岳母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两个孩子领到教育扶贫资金。余达鑫瞅准生态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商机,回到茅井村,重拾养鸡致富的梦想。

    20172月,由咸宁市政府办公室等4家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茅井村。得知余达鑫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缺乏资金,工作队马上为他申请5万元无息贷款。经过扶持,余达鑫的养殖场一年可出栏4000多只鸡和300只鸭鹅,规模是以前的3倍。当年底,老余的家庭收入达到国家脱贫标准,一举摘掉“贫困帽”。

    “春看樱花,夏赏荷,秋游湿地,冬进补。”驻村工作队着力帮助茅井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

    桥架了,路通了,网通了,茅井村的原生态美景焕发出迷人魅力,游客络绎不绝。

    “你的一个孩子在上大学,这点收入还不够,要想办法第二次创业,做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2018年底,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在茅井村走访时,发现余达鑫稳定脱贫致富的基础还不牢。

    “游客越来越多,我想把家里的房子改成农家乐,增加创收门路,还可以为土鸡扩大销路!”老余说出想法。

    很快,驻村工作队就帮余达鑫申请到10万元创业贷款。2019年春节,余达鑫的农家乐开张。一到樱花、油菜花、荷花盛开时,客人爆满,一天收入最高达6000多元。

    如今,余达鑫的儿子已大学毕业并在武汉一家企业上班,女儿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已摘帽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王远鹤代表说。

    截至目前,咸宁市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实现高质量摘帽,全市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5%


代表建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

    建议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健全完善打基础、管长远、促脱贫的长效机制。对脱贫攻坚进程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政策、举措等进行放大、拓展、充实、提升,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探索建立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重塑城乡关系,推动由“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相关链接

咸宁战贫硬举措

    干群齐心。选派2341名工作队员,实行驻村全覆盖,按照“产业发展5件、公共基础设施3件、公共服务2件”的标准制定驻村帮扶“十件实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助力精准扶贫,3年定向培养1122名大学生,留下一支“永久牌”精准扶贫带头人队伍。

    多措并举。就业方面,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6万个,累计补贴金额1.08亿元;产业方面,新发展茶园、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基地31500亩,带动贫困户6800余户、2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绿色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1个、省级生态村380个。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