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发挥代表作用促进产业脱贫的 实践与思考
2020年第1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图/刘晓洪 涂胜华 张俊 陈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5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组织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全省9.6万名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编入4300个代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基层开展视察、调研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中一大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增强了代表意识、提高了代表素质、锤炼了代表作风、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

 

一、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的重要意义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也是亟须破解的大难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积极投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是服务中心大局的生动体现。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助推脱贫攻坚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要求。无论是立法、监督、决定,还是代表工作,脱贫攻坚主战场都是结合最好的载体。各级人大代表从脱贫攻坚这个中心和大局来准确把握人大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从人大职能定位出发,找准为脱贫攻坚服务的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始终按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全面有效地服务脱贫攻坚。同时,人大代表通过准确把握使命责任,深刻认识助推脱贫攻坚是发挥代表优势作用的必然要求,主动把贫困群众诉求作为当前第一信号,把贫困群众利益作为当前第一责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汇集起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和掌握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所愿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特别是县、乡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分布在各行各业,代表着各层各界,他们长期生活在基层一线,广接地气,了解民情,“代表行动”既为地方各级人大组织、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开辟了有效途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人大工作,必须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在为民富民中转变工作作风。

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加速器。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人大代表善于把握攻克深度贫困的关键点和着力点,突出“一二三”。一是抓住一个关键。即,用活用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战中,强化“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并把重要政策转化为动力和行动。针对“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问题,在恩施州人大常委会监督下,恩施州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财政金融政策推进产业扶贫的意见》,设立产业扶贫基金。二是激发两个动力(人大代表和干部的内生动力)。人大代表做到掌握情况在一线、服务指导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帮扶解困在一线。督促帮扶干部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为群众与党委、政府间架起了“连心桥”。三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思维“三个转变”。即,脱贫攻坚由打赢向既注重打赢更注重打好转变、当年脱贫由数量向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转变、攻坚目标由如期向既注重如期更注重稳定转变。代表助力脱贫攻坚时刻“跑”在路上,“跑”出服务群众的最短距离,“跑”出帮扶的最佳路径,“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二、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的主要做法

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当地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带头发展产业,现身说法,争做能人回乡创业的带头人和凝心聚力脱贫攻坚的领路人,撬动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建筑老板、荆州市人大代表赵业胜,201412月临危受命当选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不仅先后投资千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力兴产业,改变家乡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请来专家编制了《新星村村庄规划》,个人投资流转土地、荒山1200亩,注册成立森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大学生回乡创业养殖桑蚕,43名成功人士公益捐款667.9万元建设家乡。如今,新星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荆州市生态村”。

积极建言献策,走产业兴农之路。紧扣特色农业发展,主动进行调研、周密论证,提出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咸安区人大代表、咸宁市兴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宁市“南鄂英才”徐邦兴,提出了《关于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咸安区委区政府采纳,有力促进了咸安区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徐邦兴还成立了咸安区健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发动200多家农户共同参与种植油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精准出招发力,扶志扶智消减贫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大代表积极采取以扶智、扶持等“造血式”深层次的精准帮扶模式,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创新帮扶方式。宜昌市人大代表王辉军与公司员工对兴山县普安村37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合实际制定了精准扶贫办法,制作《精准扶贫作战图》《精准扶贫明白牌》,明确致贫原因、帮扶办法、脱贫时间、帮扶责任及帮扶责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把明白牌挂在贫困户的门头,做到责任人责任明确,贫困户心底清楚。围绕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确保贫困人口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全国人大代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络助学,注册成立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工作室”网络,凝聚了中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94名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孩子圆求学梦,用教育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赢。

明晰产业发展思路,统筹全局制定规划。人大代表在发展扶贫产业时十分注重把握重要性、市场性、带动性、适宜性、扶贫性和协作性,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谋规划、找路子、解难题。咸宁市全国人大代表、田野集团董事长周宝生,通过与周边贫困村结对共建,改善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总投资2.8亿元的“扶贫旅游生态路”舒(桥)八(斗)公路和仙人洞林场旅游等项目落地实施。他和田野集团捐助资金213万元,并整合扶贫资金2612万元,先后落实了77户贫困户易地搬迁、村卫生室改造、农家书屋升级、垃圾填埋池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系列民生工程,观音寺村142户贫困户不仅全部脱贫,而且都有了一个稳定收益的家庭发展产业。

规范产业立法工作,壮大扶贫主导产业。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聚焦扶贫工作,分别联名提出了《关于修改〈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加强监督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的议案》《关于支持在恩施自治州率先试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助推精准扶贫的议案》。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积极提出修改《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建议,省人大常委会付诸实施。省委要求各地将修改后的条例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列入党校行政学院课堂学习内容。省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高度重视关于支持恩施自治州率先试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议案办理工作,联合省直部门多次深入恩施调研,形成了议案审议意见。省政府认真办理审议意见,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列入《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目前,恩施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60多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继“恩施硒茶”之后的第二大脱贫产业。

强化持续跟踪监督,问效脱贫攻坚工作。“代表行动”的目的重点在群众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落实,关键在人大督办整改。为防止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跑偏走样”,人大代表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201812月,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一场以“一问一答一评”特别形式展开的“代表问效”会议,“代表问效”共涵盖14个市级问题建议,涉及金融、饮水安全、光伏扶贫国家补贴政策、农村电网、乡村道路改造、慢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多个方面。参会的人大代表对14件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代表问效”很好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又加强了人大代表与政府和各部门的联系,推动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三、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的典型案例

人大代表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认真履职,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代表。

基地示范,科技脱贫。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晓洪以基地建设为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扶贫政策效能,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培育科技引领扶贫产业发展新动能。作为天门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他多次参加天门市汪场镇方桥村人大代表第一小组活动,通过“把脉问向”,提出了“科技扶贫、半夏脱贫”的产业扶贫方向和脱贫实施路径。依托湖北省半夏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汪场镇方桥村高质量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探索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形成了以方桥村、雷场村为主导的半夏、菊花、黄蜀葵产业板块,以大兴村、方桥村为主导的蔬菜产业板块,以金场村、艾垸村为主导的黄花菜产业板块等新型农业结构。方桥村因病因残贫困户汪罗字、曹天祥、彭红旗通过种植半夏彻底脱贫。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科技示范的力量,当地的贫困户很快便将自家自留地都种上了半夏,跟着科技转,跟着基地干,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汪场镇累计已脱贫603户,1782人。

热心帮扶,订单脱贫。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毕丽霞充分发挥代表带头作用,利用技术、资金、品牌、管理等自身优势,采取土地流转、基地就业、订单种植、免费服务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作为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监利县有名的“女粮王”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毕丽霞先后为赵承国、夏秋林等贫困户减免收割费、服务费等机械服务作业费用;主动将合作社270亩秧苗免费提供给因自然灾害受损的21户贫困户“补种赶本”。残疾人是贫困人群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对象余水生,其妻患有后天性精神类疾病,毕丽霞利用合作社的优势,每年按照2.5万元标准安排他做固定工;将残疾人周传红、裴想林以每天120元工资、包生活费纳入季节性农工,并为他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合作社每年为当地农户节本增效30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50余万元。

龙头带动,金融脱贫。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以省农科院为依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资本、资源、技术、经营等诸多优势,搭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财政+金融”的优惠政策,带动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按照“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积极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即用3年时间,向贫困户提供3万元的贴息贷款和1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发展黑山羊养殖,力争人均收入过1万元。带动了大别山7700多户养殖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所有贫困户都在2018年实现脱贫。

成果入户,电商脱贫。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沈艳芬,以“科技+电商”扶贫新模式,打造减贫脱贫增收新引擎。恩施市惠生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所在的三岔镇将马铃薯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沈艳芬团队在马铃薯生长关键时期当好农民的“技术员”、“信息员”和“宣传员”,连续多年配合开展“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助推其成为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核心参观展示基地,加快推动马铃薯商品化步伐及其与杭州贝贝集团、武商量贩等线上线下企业的订购外销合作。该镇利用马铃薯产业带动当地1.2万户4.2万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华丽转身。

 

四、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产业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协调规划不足,扶贫产业趋同现象明显。二是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扶贫的后劲不足。三是贫困农户科技素质不高,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金融服务存在短板,产业扶贫主体融资难。五是财政项目资金整合难,产业扶贫投入不足。

人大代表助力产业脱贫活动存在的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仍有少数人大代表对脱贫攻坚认识还有偏差,认为脱贫攻坚是政府的事,与人大没直接关系,在主动自觉上做的不够,对脱贫攻坚工作参与性还不够强。二是结对帮扶措施还比较单一。个别人大代表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存在帮扶措施不多,帮扶工作停留在了解情况、宣传党的帮扶政策、填写扶贫手册、走访慰问、送钱送物上,对贫困户如何发展产业想不到更多更好的办法。三是监督方式还不多。人大代表对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方式,多是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一些常规的监督方式,对专题询问、质询、撤职等一些刚性监督方式基本不采用,监督效果有待提升。四是宣传力度还不够。没有深度挖掘和总结人大代表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对人大代表在服务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做法报道不多、不深、不全、不透,导致关注度不够高。

 

五、发挥代表作用促进产业脱贫的对策建议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与人大依法履职行权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自觉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抓紧抓牢,以疾步赶考的姿态、攻坚拔寨的状态和如履薄冰的心态,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折不扣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强化政策学习,提升扶贫能力。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市县扶贫攻坚政策和精神,明确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增强人大代表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进行人大业务知识和脱贫攻坚工作知识培训。通过强化学习,对“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个振兴”“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攻坚各项政策熟记于心,实践于村,宣教于民。厚植脱贫攻坚基础。

找准致贫原因,加强科技支撑。各级人大代表在助力产业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深入各地一线开展调研,找准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市场主体培育、示范载体建设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扶贫切入点,制订不同扶贫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出各具特色的“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形成卓有成效的扶贫模式。要加强产业发展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创新帮扶措施,落实帮扶到户。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紧扣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等关系产业脱贫成效的重大问题,主动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积极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部署产业脱贫工作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发挥真帮实扶作用,鼓励人大代表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创新帮扶方式。鼓励企业代表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贫困户增收、企业增强、产业增效。鼓励联系面广、信息人力资源丰富的代表,通过打好“亲情牌”“家乡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为贫困区域项目建设牵线搭桥、出谋划策、捐资助贫。

强化服务保障,发挥监督作用。认真做好“代表行动”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扶贫资金的使用等过程中的跟踪监督作用。建立服务代表工作机制,建立建议反馈落实机制,建立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活动服务保障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展示代表风采。大力宣传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重大意义,激励全体人大代表人人参与、全员参与。

      (课题组成员:邢美华 吴康)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