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关于促进我省贫困县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2018年第11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建议人:刘晓娟(省人大代表、罗田县实验小学校长)

案由: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第一战略,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支点,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科学施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几大成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硬条件;优化了师资配置,提升了软实力;优化了教育教学,促进了高质量;优化了关爱帮扶,推动了真公平。但是当前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尤其罗田、英山等贫困县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上呈现“城镇挤乡村弱”现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二孩政策放开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大量学生进城就读,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城区学校学位不足、资源紧张,城区学校择校热、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依然存在。

办学条件存在薄弱环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但一些贫困县农村学校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在校舍、运动场、实验条件、信息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教学点最为突出。

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县(市、区)仍存在“有编不补”现象,未落实“退一补一”政策;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普遍不足,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部分县(市、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个别县(市、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教师待遇与公务员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第十三个月工资、改革性津贴、奖励性工资难以兑现。

建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筹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师资配置,统筹提高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全省县域内城乡间、县际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一是要科学预测;二要合理布局各学段学校,要结合城镇发展而定、结合打工返乡形式而定、结合二胎等适龄儿童趋势而定;三要配齐设施设备、配足各学科教师。

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结合湖北实际,进一步完善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认真落实中央“三个优先”的要求,保障全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加强项目驱动,统筹实施“全面改薄”工程(贫困县城区学校薄弱环节同样实施改薄工程),加快推进扶贫攻坚战略,重点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提高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以及经费保障水平,巩固基本均衡成果。尤其贫困县农村教学点要纳入扶贫攻坚系列。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结构,不断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进一步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完善城乡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大对各级政府落实教师待遇的督查力度,城乡教师的第十三个月工资、改革性津贴、奖励性工资以及配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法依规保障各项工资待遇福利都发至教师手中,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不断推进内涵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城乡学校“三通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班班通、农村教学点网校、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办学水平评价、教学质量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