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关于支持和引导制造业 “走出去”的建议
2017年第8期 —— 代表天地 作者:建议人:杨少稀(省人大代表、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合作的日益深化,国内外制造业“走出去”正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湖北制造业“走出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跨国经营和海外工程成燎原之势。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大踏步走向海外。

我省具有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8位。我省有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如武钢、二汽、武船、武汉乙烯等重点企业。我省有超强的工程施工企业,如中建三局、二航局、中铁大桥局、葛洲坝集团等重点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具备条件的企业如五环科技、武汉凯迪等纷纷“走出去”,开疆拓土,进入全球多个国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湖北企业表现出抢眼的后发优势。

“一带一路”引发的海外工程热中,鄂军业绩可圈可点。但是与沿海一些先进省份比,我省还存在一些差距:从我省的制造业实力看,还大有潜力可挖,真正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开放发展是我省目前的一个短板。究其原因,一是解放思想转换观念还不够,全球视野不够开阔,对海外市场业务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二是“走出去”的企业有的是单打独斗,力量较单薄,抗御风险能力较弱。三是纵向联合多、横向联合少,系统内联合多、系统外联合少。也就是省内企业横向联合较少。四是政策引导还未完全到位,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走出去”的气场还不够强大。 

建议:在协同推进“五个发展”中,我省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力促开放发展,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省政府出台鼓励制造业“走出去”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国家有关政策,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省“去产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优势,鼓励和引导制造业施工企业“走出去”,明确政策导向,落实激励措施,实施“走出去”开放发展战略。以制造业“走出去”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以同国际接轨促进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以开放发展促进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总结和推广“走出去”先进企业经验。我国的高铁、基础设施施工等方面已成为世界名片。省内的中建三局、二航局等单位融入国际市场成绩斐然。要总结和推广省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和效应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组织推介会、座谈会等各种交流形式,为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热身,营造强大的制造业“走出去”氛围。

主动与有关部委对接,发挥央企的带动作用。在鄂央企居多,有雄厚的“走出去”的实力。省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与外贸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中铁、中交、中船重工等国家部委和央企联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无缝对接。以政府牵头服务,以海外工程项目为平台,整合省内技术、设计、制造、资金等资源,组成联合体,抱团“走出去”,提高整体竞争力,把海外工程做强,把市场份额做大。

组织有潜力有意向的企业赴国外考察。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平台,对国际市场行情进行研判,对省内企业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赴国外考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和指导。考察湖北及武汉的境外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构建湖北海外兵团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外贸、金融、海关等相关方的作用。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实施 “走出去”战略,是制造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作战、统筹推进。随着海外工程量的扩大,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国际商务的复杂化,海外业务的操作难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外贸、金融、运输、海关等相关方关系,需要政府为制造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大有可为。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