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植树诗话传千古
2017年第3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 汤安杰  图/本刊资料

    “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唐代诗人于鹄《种树》诗:“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春回大地,风和日丽,万物萌发,正是植树的大好时光。古往今来,诸多名人文人墨客,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植树佳话,唤起了后人爱树植树绿化热情,名垂青史。

  植树造林,源远流长。古代帝王就曾亲自植树,有的至今还旺盛地生长着,成为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内的“轩辕柏”,据说为黄帝轩辕氏所植,挺拔苍劲,树冠遮天蔽日,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西楚霸王项羽自幼爱树,相传看到一位老人持斧欲砍一棵树,项羽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很不吉利!”项羽听后灵机一动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岂不是更不吉利。”老人倏即顿悟,便放弃了砍树之念。

  蜀国丞相诸葛亮,病危留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栽种的桑树作为子女生活来源,一代名相,两袖清风,令人不胜感慨唏嘘。

  白居易每到一处为官都要栽树种花,也爱植柳。“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等诗句,嗜树植树情怀溢于言表。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谛忠州(位于四川)刺史,他一身布衣带领百姓一同栽树栽花,境内绿树成荫美不胜收。8227月,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在西湖里筑起了一道长堤,并遍种柳树,这便是有名的“白堤”,万古流芳。

  唐代王维酷爱竹子树木,他隐居辋川种了一片竹林树木,并在诗中咏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倚仗柴门口,墟里上孤烟。复直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带领百姓植树乐此不疲,“柳江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他还对树木的生长习性等都了如指掌,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把植树要领概括为:“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对植树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写诗咏道:“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草堂前的古楠树被风吹倒,他痛惜“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爱树之情跃然纸上。

  宋代苏东坡也热爱植树,他在杭州任知州期间,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在住宅四周种一片桑、竹、柳,有诗咏之:“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他年少就喜欢种植花木,《戏作种松》诗句为证:“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一次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硕果累累,就摘下美餐一顿。后来当了皇帝,念念不忘柿树的功劳,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让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

  清末名将左宗棠率军戍守边疆,沿途大种柳树,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人所称道。当朝诗人杨昌俊赋诗赞曰:“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喜植树爱树,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记述,江西某太守欲砍伐古树,一诗人得知,事前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岁鹤归来。”太守读之,怆然有感,遂命不伐。

  被誉为“植树将军”、“丘八诗人” 现代爱国将领冯玉祥,当年屯兵徐州率领官兵植树,为申明纪律,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护林诗:“老冯住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诗情画意,寓意深远,启迪后人。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好时节,让我们共同栽下一棵棵绿树,护好一片片绿林,美化幸福的家园。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