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荆楚民间剪纸
2016年第12期 —— 八面来风 作者:◆ 文•图/陈绍辉

       

       “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也叫刻纸,是以刀剪为工具,以纸质材料为加工对象的平面造型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由于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适应面广,因而也最为普及、最为流行,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流派。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是由老百姓创造并传承的,不仅表现了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好恶,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因而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民间剪纸在湖北相当普及。它从南北朝开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湖北民间剪纸的幅面较大,构图均衡,造型生动,黑白对比强烈,不仅具有单纯、明快、朴实、粗健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就地域风格而言,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剪纸,长时期受楚文化影响,用线流畅而秀美,刚柔结合、奔放神奇,属于俊美、纤细、隽永的南方风格,鄂西北介于秦楚文化之间,剪纸造型粗犷大方,风格浑厚朴实,有着明显的北方风格;鄂西剪纸则受巴蜀文化影响,无论审美情趣、风格都与江汉平原有较大区别,取材较为自由,造型随心所欲,样式丰富。

  剪纸的基本加工技艺是镂空雕刻,是用剪刀或刻刀来进行的。湖北民间剪纸,分剪、刻两种。

  鄂西北以剪为主,自剪自用,广泛应用于民俗生活,样式主要有窗花、灯花、喜花、喜笺以及礼花等。窗花是指贴在窗子上的剪纸。窗花的样式比较自由,除了“角花”和“团花”之外,在形式上没有太多限制,只是画面上不能有太多的块面,以免影响光线透过。灯花,又叫灯笼花,是装饰在灯笼上的剪纸。要求剪纸样式简洁,镂空透光,多为工整、对称的适合纹样。喜花是在婚嫁时用于装饰器物等的剪纸。喜花多有一个完整的外形,采用“花中套花”的样式安排多种形象构图。使用时不实贴,只是摆放在器具上。喜笺是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的剪纸。其形式特点状如旗幡,天头较大,外缘较宽,下缘为流苏。礼花是用来装饰礼品的剪纸,多用于小儿周岁、老人祝寿,显得热闹红火。剪纸制作比较工整,以吉祥图案为多。

       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地区则更多使用刀具,以刻代剪,成批生产,进入市场。它主要是为妇女提供刺绣使用的图案底稿,因而又被称为“花样”。绣花样对刺绣工艺的作用非比寻常,造型优劣直接关系到刺绣纹样的成败。用绣花样子刺绣时,施针便利,沿纸边下针,即可得到挺括的线条或齐整的轮廓。由于纸样的衬托作用,刺绣纹样会出现高鼓平滑的效果,有效地增强了绣品的装饰性。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地区剪纸的制作过程,是将十张以上的薄纸重叠在一起,放在蜡板上用小刻刀雕镂,再用细针在纸面上刻扎许多针孔线路,提示绣法和重点。“张大嫂,李大妈,教我从小学绣花,鸡冠花、鸭尾花,牡丹花、黄菊花,绣个喜鹊叫喳喳;你打铁,我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送姐姐,剪花样,做双花鞋绣蝴蝶。”根据不同的需要,民间艺人创作了各种各样的绣花样子。用于刺绣服饰的花样主要有“领口花”、“袖口花”、“胸花”、“花边”、“裙花”、“裤脚花”等,其形多为方形,画面结构饱满,纹样可对称也可平衡,变化灵活;用于鞋袜的有“鞋头花”、“鞋面花”、“袜底花”等,其外形严整,画面结构比较疏朗、匀称。用于刺绣日用纺织品的绣花样有“被面花”、“枕头顶花”、“帐沿花”、“镜帘花”、“门帘花”等,其样式多为方形,画面构图匀称,结构舒展,和谐自然。帽花是用作童帽刺绣底样的剪纸。帽花样式很多,生动别致。围涎是用作幼儿围涎刺绣底样的剪纸。围涎的样式很多,剪纸形象大方,造型简洁,稚趣可爱。背带花是用作背带刺绣底样的剪纸。背带以一方形的布为中心,四角缝缀有长布带,纹样主要装饰在方布中心部位及四根布带。其他刺绣小品如扇子套、眼镜盒、钱包、香囊、荷包等各种配饰,也都可用剪纸绣花样为底本进行刺绣。

       湖北雕花剪纸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如丰硕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渔樵耕读等。这些题材内容不仅表现了民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对自然的赞颂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二是寄寓美好愿望的,一般以吉祥隐喻、征兆瑞庆的“彩头话”来表达主题。这些设计也多采用象征性的、借物传情的、借物言志的、以音谐音的图案语言去表现主题。如“鲤鱼闹莲”寓意连年有余,“鸳鸯戏莲”寓意夫妻之爱,“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喜报三多”以佛手寓福、蟠桃寓寿、石榴寓多子的。“龙凤呈祥”寓意夫唱妇随,“明八仙”、“暗八仙”寓意成仙得道,“鲤鱼跳龙门”寓意金榜题名。端午时节农家儿童穿戴的“五毒花鞋”、辟邪香袋寓意以毒攻毒、祛病健身等等。这些题材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朴素愿望,从而引起群众的共鸣。

  湖北雕花剪纸擅长将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地统一起来。它们往往能充分利用空间的限制,巧妙构思,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填无限想象的纹样,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通过诸如平衡、对称、动静、虚实,粗壮与纤细、镂空与留实、线面相间等多种装饰手法,在实用的前提下通过疏密有序、构图丰满、富于节奏的画面,把它们表现出来。

  湖北雕花剪纸的主题纹样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纹样的变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不受真实生活的束缚,能抓住对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细节,使物象更单纯、集中、完整、典型化。运用了花套花、花包花、叶套花、花中有果、果中有花之类的手法,使之别致有趣,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如孝感地方的“丹凤朝阳”狗头帽,翩翩起舞的凤凰是由一朵盛开的牡丹组成凤身的,想象大胆,令人惊奇。有的花样一枝结三果,三果各不同,显示出以意领先的造型观念。有时四季花果会打破真实的局限同时争艳于枝头,令人产生出满园春色闹枝头的想象,传达了民间艺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心理。又如“鲤鱼闹莲”花样,水上荷花、荷叶、莲蓬、水中鲤鱼、泥下莲藕同时组合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上,体现了“求全”的立意特征。

  湖北雕花剪纸在制作上极其讲究工艺特性。刺绣花样的雕刻讲究刀味,强调剪纸自身所独有的风格。艺人们在雕花时,强调拿刀要正,用力要匀,走刀如游丝,刀口要始终向内走动,下刀上下要整齐光滑才见功夫。

  鄂西北民间剪纸以房县和竹山县最有代表性。其中,竹山县的“堵河剪纸”于20097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的雕花剪纸制作,以武汉、孝感、鄂州、仙桃为集中地,并以它们为代表。其中,孝感、鄂州、仙桃三地的雕花剪纸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湖北民间剪纸“形象代言人”。

  孝感雕花剪纸作品纤细秀美,线面相间,虚实参差,疏密相宜,构图精巧,线条简练,刀法流利,破功严谨,律动性强,主题明确,给人质朴、纯真、健康、活泼的感觉,富有浓厚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在艺术特征上,孝感雕花剪纸具有主题材丰富多样,制作上讲究“刀工”,造型别具一格,夸张传神、色彩简洁明快等特征。

  鄂州雕花剪纸,兼具剪纸艺术的南北特色。其雕、剪并重,线条流畅,粗中有细,粗而不俗,细中见拙,但与北方以剪、撕为主的剪纸手法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剪纸工具和材料主要有宣纸、蜡盘、剪刀、刻刀、锥子、镊子以及花样箱、花样鼓等,一张花样图案,通过“阴刻、阳刻”,可一次雕刻出20多张同样的花样来。

仙桃雕花剪纸主要采用镂空、雕刻手法,具有写实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艺术语言丰富、装饰风味浓烈的特征。既有我国南方剪纸的共有特征,又有江汉水乡剪纸的典型特色。构图繁茂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整,破功精细严密,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配影寓意传情,图案丰满均衡。仙桃雕花剪纸风格独特,深为当地农村妇女所喜爱。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