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高线”与“底线”
2015年第10期 —— 民主实践 作者:◆ 文/陈鲁民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小错提醒、动辄则咎,坚持‘高线’、绝不允许突破‘底线’。”

  坚持“高线”,固守“底线”,是古往今来许多廉洁官员的经验之谈和共同做法,他们坚持“高线”不降标准,固守“底线”毫不松懈,保证了洁身自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而落马的贪官污吏,则是“高线”先失,“底线”再溃,最后身败名裂,成了一堆臭不可闻的垃圾。

  有的人很天真地想,我不管什么理想信念宗旨之类,只要守住“底线”就万事大吉了,因而疏于学习,不思改造。而因为少了“高线”的思想支持,缺乏灵魂的理性指导,单纯固守“底线”就会十分困顿,一不小心就破了底线。明代思想家薛瑄在《从政录》中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这个分类与我们的“高线”、“底线”说法颇有些相同,值得借鉴。

  先说“不妄取者”,他们因懂道理讲道德且信仰坚定,而决不取不义之财,相当于今天的坚持“高线”。也就是说,真正从思想上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因而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并进行毫不犹豫的抵制,从而做到了清廉处世。

  再说“不苟取者”,他们崇尚美好名声和清白的气节,也能不贪不捞,廉洁奉公,介于“高线”与“底线”之间。比如,清代官员张伯行,出过公告表明廉洁观:“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把“一丝一粒”看成“我之名节”的张伯行,可以说是“不苟取者”的典型。

  至于“不敢取者”,他们害怕法律,相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了保全禄位与身家性命,也能循规蹈矩,不贪不捞,大约相当于固守“底线”。这类廉者的心态,朱元璋归纳得最好:“世上人以畏法度者最快活。”其代表人物以春秋时嗜鱼而不受鱼的鲁相公孙仪最为典型,他说:“夫唯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保禄,终身食鱼。”

  如果用高标准要求,仅固守“底线”即所谓“不敢取”者,还是不够的,毕竟,只是因为畏惧法律而“不敢取者”,在某些时候是靠不住的。

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固守“底线”,还要坚持“高线”,用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我们的廉政建设,在理论学习上多投入,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根本点上下工夫,这样就会自觉地想方设法去守住底线,争当“不妄取”的“上等廉者”,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拒腐蚀,永不沾。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