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米勒·祖母
2015年第11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路来森 图/本刊资料

    天空很高远,高远的天空上,飘着一些散乱的云。云很薄,薄如轻烟。那一天的太阳,一定很大,大大的太阳散着毒热的光,把天空的云,炙出了一层淡淡的橘红。橘红色的天空,透射着一种云蒸霞蔚的绚烂——膨胀、糜败的绚烂。绚烂氤氲着、扩张着,让人感受到一种涌动的燥热,一种难以喘息的郁闷。

  天空下,是广袤无际的麦田。金黄色的麦田,铺展开来,金粉瓢泼一般,向远处延伸着,一直到达天地连接处。那么夸张,那么耀眼。那种一望无际,成为一种冲击,足以使你的视野感到疲劳;那种金黄,彰显着一个季节的特质,在这种特质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了一种丰收的饱满。一座村庄,隐约在远方,村庄是和麦田连在一起的。近处的麦田,色彩愈加浓烈,粘稠的金黄,仿佛要燃烧起来。麦田里,堆积着几个大小不等的麦垛,麦垛肥胖,似乎成为一种印证,印证着这个麦季的丰收的情状。

  我们,或许还能从麦田和麦垛处,嗅到无处不在的麦香。近景里,是三位正在拾麦穗的农妇。她们情态各异:一位,躬腰,头垂向大地,左手反放在后背上(或许,脊背正酸痛着),手中持一把麦穗,右手的手指指向地面;另一位,亦躬身,头垂向大地,左手则置于左膝部(膝盖,正吃力地支撑着她弯下的身体),手中攥一把麦穗,右手正在地面上捡取;第三位,腰中系一布兜,身体微弯,左手同样持一把麦穗,眼睛看向地面,似乎正寻寻觅觅,她的身边,是一块阴影。

  三位农妇,被置于那样宏大的背景之下。我们看不到农妇脸上流淌的汗水,但在那样毒热的太阳下,想来,定是汗流不止的。我们甚至可以听到,汗水吧嗒吧嗒地滴向地面的声响。画面上,没有书写下一个疲劳的字眼,但在丰收的饱满中,却分明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疲劳和困顿。

  这是十九世纪法国的麦田,这是米勒笔下的《拾麦穗》者。他笔下的法国田园,困苦艰辛中,仍然有一种奢侈的华美。每次读米勒的《拾麦穗》,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祖母。我觉得《拾麦穗》中的那几个人物,与我当年踟蹰在麦田中的祖母,有着某种神意的契合。

  天空中,常常是没有一丝云,毒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着。割过麦子的麦田,广袤而黄亮,漫无边际地延伸开来,像滚涌着的寂寞的波浪。我的祖母,就在这样的麦田里拾麦穗,她一个人,或者与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妇。

  麦田,实在太大,白花花的亮光,几乎要把她们淹没。远远望去,她就只是麦田里的一个“点”,渺小,近于虚无。她总是弓着腰,在地面上寻寻觅觅,然后把一颗颗麦穗捡进挎着的竹筐里。她随身带的常常是一条麻绳、一件布兜、一个竹筐,竹筐里放一个瓦罐,瓦罐里盛满了清水。祖母拾麦穗,先将拾得的麦穗放进竹筐中,竹筐满了,再倒进布兜中,布兜只盛麦穗头。带麦秸的麦穗,祖母捡拾时,是先将其一把一把地攥在手中的,像《拾麦穗》中的农妇,一把盈手,就将其捆绑起来,一把一把地积累多了,祖母就用麻绳将拾得的麦穗捆成一大捆。她的行动缓慢,在后来的回忆中,我常常想到“蠕动”这个词,以之形容祖母拾麦穗时的动作。累了,她就随便在麦田的某一个地方,蹲下,打开瓦罐,喝点水。她仰头喝水的姿势,让人觉得沉重而古雅,好像来自某一遥远的深处。很久很久以前,农人们大概就是这个样的。

我得感谢米勒,在他的《拾麦穗》中,我看到了法国的田园,看到了我的祖母,更看到了:农人,对于麦田的一种生命态度……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