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让母亲河碧水长流——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不懈监督漳河水资源保护写真
2015年第8期 —— 监督广角 作者:张立杰

    享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漳河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总库容21亿立方米,惠泽荆门、宜昌、襄阳、荆州四地300多万人民,灌溉良田260万亩,是荆门中心城区唯一饮用水源。“大跃进”年代,曾有13.3万建设者在这里辛苦鏖战,200多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生命。董必武赞曰:“漳水来源千万峰,每逢雨季闹山洪。民工十万齐心力,三载辛勤奏大功。”

    2007年以来,国家水生研究部门连续8年在漳河水中发现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桃花水母。国家权威监测机构——谱尼测试集团和上海通标公司分期对漳河水库水质106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水质总体达到一类。在全国普遍存在“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情况下,荆门有漳河这样一湖清水,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懈的跟踪监督和市政府的艰辛努力。

                             人大监督持续发力

    20世纪90年代,漳河水库库区兴办了一批工业项目,工业废水直排漳河;大大小小的煤矿无序开采,每年排入废水70多万吨;旅游开发快速兴起,年接待观光游客超10万人次,流域周边生活污水排放达250多万吨;再加上船舶污染、筑坝拦汊、投肥养殖、沿岸及岛屿无序开发和乱采滥伐等现象,使漳河面临严重威胁。

  “漳河保护,怎么都不为过!”“污染漳河,就是最大的犯罪!”“人人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祖辈用鲜血和汗水浇筑的工程!”……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态势,人大代表持续不断地发出加强漳河水资源保护的最强声。

    20042月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14名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漳河水资源保护的议案》,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保护好荆门人民的生命水源。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呼声,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检查和视察等多种方式,持续发力。从六届人大到八届人大,保护漳河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规定动作”。

    2012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执法管理体制不顺、监管不力、无序开发等问题,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办理。

  保护漳河水资源成为历年荆门环保世纪行活动的重头戏。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新闻采访团深入库区采访,认真查找问题,先后采写了《冷眼惊看漳河》、《谁在污染漳河》、《趋利害苦漳河》、《莫让漳河变脏河》等系列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保护漳河水资源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保护漳河水资源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加强漳河水库旅游船舶的监管,防止污染水源”、“坚决制止漳河水库筑坝拦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一件件数据详实、问题准确、措施可行的代表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列为重点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领衔督办,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领衔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汇报,进行满意度测评。

  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紧盯网箱拦网养殖、投肥养鱼这一重点,于2013年先后3次深入库区明察暗访,约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要求坚决取缔网箱、拦网养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启华多次带领龙泉小组成员深入库区检查督办。经过近两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截至201412月底,库区444个网箱、4处拦网养殖全部拆除。聚焦漳河的目光从没有移开,保护之弦时刻紧绷着。  

                             主动作为保护理念升级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监督下,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保护漳河水资源不断更新理念,强化举措,打好标本兼治组合拳。

    2000年,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保护的决定》,关闭污染企业、开展农庄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禁止投肥养殖、治理船舶污染,保护大戏由此拉开帷幕。

    2005年,《漳河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出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渔还林、增殖放流、拆除筑坝拦汊,漳河水资源保护逐步向规范管理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并重转变。

    2011年,《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出台。划定了水库的水体蓝线、湿地保护范围线、生态旅游区范围线等“三圈”保护范围,明确周边用地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等各项空间管制内容。

  三份红头文件被誉为漳河水库的“护身符”。几年间,市政府先后投入20多亿元,整体搬迁或关闭10多家工业企业、20多家煤矿,拆除30多处筑坝拦汊,建成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6处污水处理装置,修复湿地1000多亩。

    20139月,漳河在全国200多个优良湖泊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申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先后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0700万元,对漳河流域山体、水域、农业面源污染及集镇的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至此,漳河水资源保护翻开新的一页,进入水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新时期。

                              创新机制监管合力显现

  为建立监管保护的长效机制,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环保、住建、农业、林业、港航等20多个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漳河水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能。市环保局组建漳河水库环境监察支队,负责漳河水库及周边2公里范围内环保执法监管工作,创全省湖泊保护先河。同时,聘请水库周边34个村的村支书为义务监督员,及时发现、上报环境违法行为。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定期在相关网站和城区广场电子屏发布水质周报、月报,接受社会监督。

  省环保厅组建了荆门、襄阳、宜昌三地五县(市、区)环保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共商漳河保护大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三地环保部门组成的“漳河水库环境监管协调小组”,建立“信息联享、案件联办、项目联审”的区域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协调开展漳河水库环境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仅2014年,“荆襄宜”三地就移送查处了六国化工有限公司液氨罐车违法排污案、扶莲塔电站塑料厂超标排污案等8件生态环境违法案件。

201563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深入漳河库区,实地视察钱河、沙滩河、龙王滩水质情况和沿岸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经过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踪监督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辛勤努力,漳河水资源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污染现象随时可能反弹,保护漳河水资源任重道远。只有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保护漳河水资源,让母亲河清流永在!”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想森掷地有声。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