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民族之花绚丽盛开——来自2015年“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的报道
2015年第8期 —— 本期焦点 作者:丁爱萍

    湖北是多民族省份,也是民族工作大省。全省有自治州、自治县,有3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务工、经商、就学的集中地,省内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饶区、生态保护区、文化特色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特色鲜明、地位重要。68日,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2015年“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正式启动。7月底、8月初,记者采访团深入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及恩施自治州相关县市,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永恒主题和根本任务,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所到之处,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民族工作,依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繁荣的动人景象。

                            倾情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加强民族工作,着力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多次听取民族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14年底省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对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我省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而实施的“616”对口支援工程,成为民族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

  “近年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推进民族地区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我省民族地区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污水处理率、绿地率指标均提升了35倍,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网结构明显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7月底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全省民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真实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喜人现状。

  出恩施城区沿209国道往西南25公里,便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蓝天白云,青山簇拥,茶园滴翠蔚为壮观。40幢白脊白墙、木门木窗、翘脊飞檐的侗族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水泥公路将坝内人家隔成一个个“人”字。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的干栏式吊脚楼,则是人工精心雕琢的佳作。戽口河从院前流过,茶园、院落,小桥、流水,构成一幅玲珑雅静、古色古香的山水田园画。这个叫做唐家大院的侗族建筑群,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住着11户唐氏村民。1933年,贺龙部下的红军曾在此住过,因此也叫“红军屋”。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想当年老百姓的日子却穷得叮当响。2002年起,开始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如今这里人均2.2亩茶,茶叶收入年人均1.2万元。村里很少有人外出务工,倒是有不少人到这里来打工摘茶。村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新房一幢一幢地盖了起来,七成以上的农户家里购买了机动车。通村的客车,可直达恩施市。戽口村不仅景致美,而且到处都保持得干干净净。这些年,村民姚美云把“美丽”当作资源来开发,建了凉亭,自定“云仙居”字号,做起了农家乐,茶叶的生产经营反而成了她家的副业,忙不过来。万亩茶园,千户侗寨,处处是景区,家家是宾馆,人人在创业。戽口村,武陵山深处的这个古老村寨生机勃发。

  这只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变化来自社会各界不遗余力倾情帮扶。党的十八大提出,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省教育厅自去年至今投入近7亿元,用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省卫计委近年来先后投入4亿多元支持民族地区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拨付民族地区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0亿元、补助调剂金4.5亿元,提前一年在民族地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省文化部门近三年共下拨3.7亿元补助资金……省扶贫办始终将民族地区作为我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近四年共解决了民族地区近70万人的温饱与脱贫问题。省扶贫办和省农业银行安排扶贫贷款总额达40亿元,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林果茶特基地,形成了包括药材、魔芋、山野菜、特色养殖等一系列优势农产品。据统计,2014年省对民族地区的各项补助达到239亿元。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35.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7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310元增加到2014年的7194元。

                             传承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有力促进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我省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创作者和文艺作品表演者,创作的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如《嗯嘎,女儿会》、《女儿寨》等相继获得全国性大奖。同时,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长阳巴山舞、来凤摆手舞等脱颖而出,丰富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722日,记者在长阳自治县民俗文化馆真实见证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族发祥地。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土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时流露出一脸的自豪。为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长阳进行文化立法,延续土家风情。2006年制定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规定,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该条例施行以来,一批高龄优秀民间艺人享受了政府补贴,土家族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薅草锣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南曲、长阳山歌、廪君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2010年长阳被文化部再次审核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峰自治县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内涵丰富的土家村寨。始终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特色村寨的精神内涵,不断挖掘、提炼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实现民族文化的大弘扬、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民间舞蹈《五峰板凳龙》获得全国“群星奖”。

   恩施自治州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制定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是在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灭绝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对于保护恩施民族文化遗产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74日,包括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在内的“中国土司遗产”项目申遗成功,这是我国拥有的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成为湖北继武当山道教建筑和明显陵之后,时隔15年以来拥有的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据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唐崖土司城遗址始建于元代初期,作为这座城的主人,覃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十八代,历位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这座土司城现存遗址东西长770米、南北宽750米,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土司城遗址。

                             生态旅游彰显民族特色

  近年来,宜昌、恩施抓住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少数心族试验区发展机遇,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进一步完善规划,大力开发和发展重要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有专家建言,在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如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方面,可进一步研究出台具体措施予以重点倾斜。 

  宜昌市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启动长阳郑家榜村、五峰栗子坪村等新一批特色村寨项目,车溪土家族村等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国家、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23日,记者来到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样板村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早在7年前,车溪就开始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旅游焕发了活力,现在已从土城乡最穷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文明村。为传承发展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12月,土家民俗一条街“车溪老街”开始实施建设,街长约500米,重点展示风雨桥、碾坊、榨油坊、铁匠铺、石匠铺、篾匠铺等民俗建筑,今年“十一”黄金周对外开放。该项目的实施,为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样板村、打造5A级景区,有效传承土家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达到走进一个村寨,了解一个民族的目的。

  近年来,长阳立足“清江水·土家源”特色,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战略,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5A景区清江画廊接待旅游者124万人次,收入1.51亿元。天柱山景区、麻池古寨、高家堰丹水的旅游经济也实现较大增长。721日,记者在龙舟坪镇郑家榜村看到,全村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470米。这里山清水秀,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近几年来,郑家榜村始终坚持“生态立村、旅游兴村、产业富村、文化活村、队伍强村”工作思路和理念,已为建成“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八百里清江边上的毓秀清江方山景区位于郑家榜村境内,景区60平方公里,方山其间,溪河纵横,皆由山泉汇聚而成。若恰逢雨季漫游于此,拾阶而上可闻潺潺流水,山风鸟语。栈道之上可见秀丽石林,峰峦叠翠。云雾袅绕,移步换景,犹如仙境。山水相依,置身其中,恍若蓬莱。方山景区资源禀赋优良,奇峰、怪石、云海、瀑布、峡谷、绝壁、古树、藤蔓、山岳型景观,应有尽有,已于71日试运营。

  恩施自治州的最大优势是生态,突出矛盾在生态,发展出路仍然在生态。近年来,自治州始终咬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度假区这一核心目标,让生态旅游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擎产业、美丽恩施建设中的靓丽品牌,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相关产业、相关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标杆。通过推进“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拉长延伸旅游产业链,2014年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

  恩施大峡谷蜚声海内外,位于世界硒都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811日,记者看到,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自然景区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4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

  坪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咸丰县南端,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的浓郁原始气息为显著特色,是中西部连接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旅游区内人迹罕至,群山逶迤,浩瀚苍茫。812日,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这里有12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原始次生林和6万亩人工林,有1300多种植物树种和128种珍禽异兽。罕见的穿洞群落、幽深的峡谷急流,别致的飞瀑流泉以及宜人的高山气候、古朴的土苗风情,堪称树的王国、花的海洋、动物的乐园、人间的仙境和天然的原始风情博览。最让人心醉的是这里森林树上宾馆小木屋都悬在空中,狭窄的木桥连接着建在树上的小木屋,空气中飘着花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恩施自治州在旅游扶贫方面做了有意义、很成功的探索,值得各地借鉴推广。”201412月,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恩施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如是说。“恩施通过旅游扶贫创造了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